【正見網2008年08月18日】
【原文】
高祖(1)友愛諸弟,終始無間。嘗從容謂咸陽王禧等曰:「我後子孫邂逅(2)不肖(3),汝等觀望,可輔則輔之,不可輔則取之,勿為他人有也。」親任賢能,從善如流,精勤庶務,朝夕不倦。常曰:「人主患不能處心公平,推誠於物。能是二者,則胡、越之人皆可使如兄弟矣!」用法雖嚴,於大臣無所容貸,然人有小過,常多闊略(4)。嘗於食中得蟲,又左右進羹誤傷帝手,皆笑而赦之。天地五郊、宗廟二分之祭(5),未嘗不身親其禮。每出巡遊及用兵,有司奏修道路,帝輒曰:「粗修橋樑,通車馬而已,勿去草"i(6)令平也。」在淮南行兵,如在境內,禁士卒無得踐傷粟(7)稻;或伐民樹以供軍用,皆留絹償之。宮室非不得已不修,衣弊,浣濯(8)而服之,鞍勒用鐵木而已。幼多力善射,能以指彈碎羊骨,射禽獸無不命中;及年十五,遂不復畋獵(9)。常謂史官曰:「時事不可以不直書。人君威福在己,無能制之者;若史策復不書其惡,將何所畏忌邪!」
(出自《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四十二・齊紀八》)
【注釋】
(1)高祖:北魏孝文帝,廟號稱高祖,死後葬在長陵。
(2)邂逅(音謝購):不期而會。
(3)不肖:不能承繼其先業。
(4)闊略:疏略的意思。
(5)二分之祭:胡三省曰:「鄭康成說,古者天子春分朝日,秋分夕月,故曰二分之祭。魏則朝日以朔,夕月以-F,猶仍古,謂之二分之祭。」
(6)"i(音產):削平。
(7)粟:小米。
(8)浣濯(音晚卓):浣、濯都是洗的意思。
(9)畋(音田)獵:打獵。
【語譯參考】
孝文弟對幾個弟弟非常友愛,彼此始終沒有隔閡。曾經從容對咸陽王元禧等人說:「我死後子孫萬一不肖,你們看情況,可以輔佐則輔佐,不能輔佐就取而代之,千萬不要讓江山被別人占了去。」親近任用賢能的人,樂於接受別人正確的意見,精心勤勉治理事務,朝晚不倦怠。常常說:「一國之主怕的是不能用心公平,推誠布公於人。如果能做到這二點的話,即使是胡、越之人也可使他們成為兄弟。」執法雖然嚴厲,對於大臣沒有包容寬恕的,但是別人有小過錯,常常寬大而不計較。曾在食物中發現蟲子,還有左右的人奉送羹湯,不小心傷了他的手,都笑著寬赦了。祭天地,迎五行神只的五郊,宗廟朝日夕月的二分之祭,沒有一樣不親自主持儀禮。每次出宮巡行遊玩及用兵,有關官員請求修整道路,孝文帝總是說:「大略修整橋樑,能通過車馬就可以了,不要除去青草,把草地剷平了。」在淮水南岸行軍,如在本國境內一樣,禁止士兵,不得踐踏損害小米、稻穀;有時候砍伐百姓樹木以供軍用,都留下絲絹抵償。宮室不到萬不得已不修繕,衣服穿舊了,漿洗過後仍舊穿用,馬鞍和馬勒口只用鐵木製作而已。年幼時力氣大,善於射箭,能用手指彈碎羊的肩胛骨,射擊禽獸沒有不命中的;到了十五歲以後,就不再射獵了。孝文帝常常對史官說:「時事不可不據實記載。皇帝的威福全在自己手裡,沒有人能控制他;如果史書不記錄他的惡行,那他還有什麼可畏忌的呢?」
【研析】
北魏孝文帝雖是鮮卑人,但極力實行漢化,我們從文中看到,他的為人處事,均屬於道統的中華文化。首先是他對齊家的概念,友愛兄弟,完全異於其他皇帝,沒有為了保全皇位、爭權奪利而?兄弟、宗族,反而與他們相處沒有隔閡,實在難能可貴。再說以勤儉持家治國,可以減少開支,自然不會強征百姓過多的稅收,造成人民的負擔。執法方面,則是該嚴則嚴,絕不寬貸,但不是故意的小錯,則寬容,表現了寬嚴並蓄的一面。而在治理國家,則任用賢能的人,勤於事務,從善如流,不拘泥不呆板。也秉承了自古以來尊天敬神的觀念,都能親自主持祭天地及宗廟事宜。不只對人神敬重,對其它萬物亦一視同仁,所以對大自然的動植物均善待之,不隨意踐踏與捕捉。最後還令史官定要實際記載,讓國君可做警惕,以免作威作福、無所畏懼忌。漢文化不但深植於孝文帝的內心,且能力行於國,不愧是由漢人撫養長大的,也因為他深深體認到漢文化的高貴情操,無怪乎將之推行於其族人。
【延伸思考】
1、「家和萬事興」,如果能齊家,會有什麼好處,請你列舉出來。
2、 生活奢侈浪費,無形中也是在損德。如失德的東昏侯(南齊蕭寶卷),就是最好的借鏡。請你自我檢視,生活中該如何去平衡,做到當用則用,當省則省。
3、史官負起的是奠千秋的任務,所以遴選史官時,他們須具備什麼條件?(參考答案:公平客觀的態度、辨別是非的能力、良好的文字組織能力、社會正義的勇氣……)
【參考資料】
1、《資治通鑑》(33) 李國祥 顧志華 陳蔚松主編 台灣古籍 2001年二月出版
2、《資治通鑑今注》(八) 李宗侗 夏德儀校注 台灣商務印書館
3、《白話資治通鑑》(第十冊)沈志華 張宏儒 主編 建宏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