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一波三折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正見網2008年12月14日】

【原文】

夫欲書者,先干研墨,凝神靜思,預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動令筋脈相連,意在筆前,然後作字。若平直相似,狀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後齊平,此不是書,但得其點畫爾!昔宋翼常作此書,翼是鍾繇弟子,繇乃叱之。翼(1)三年不敢見繇,即潛心改跡(2),每作一波,常三過折筆;每作一點,常隱鋒而為之;每作一橫畫,如列陣之排雲;每作一戈,如百鈞之弩發;每作一點,如高峰墜石,屈折如鋼鉤;每作一牽,如萬歲枯藤;每作一放,縱如足行之趣驟。晉.王羲之〈題衛夫人筆陣圖後〉(據《法書要錄.卷一》引)

【註解】

(1)翼:即宋翼。西晉人,生卒年不詳,書法家鍾繇的弟子。也是有名的書法家。
(2)潛心改跡:專心改變自己的筆法。

【故事闡述】

王羲之(西元321~379),字逸少,晉臨沂人。善書法,所寫草隸,冠絕古今,以〈蘭亭集序〉、〈樂毅論〉等為最,後人稱為「書聖」。 在〈題衛夫人筆陣圖後〉中曾提過,如果把一幅字寫得平直呆板,就像算盤珠子整整齊齊排在算盤上一樣,只是描出字的點畫,而不是寫字。

從前鍾繇的學生宋翼就常常這樣寫字,鍾繇經常責斥他,嚇得宋翼跑回家去,三年不敢來見鍾繇。宋翼在家專心致力於研究鍾繇所寫的《筆勢論》,頗有心得,經過數十年的苦學,終於成為晉代有名的書法家。「一波三折」這句成語,就從王羲之文中「每作一波,常三過折筆」演變而出,用來形容筆勢的曲折多姿,後則多藉以譬喻聲音、文章的跌宕起伏多變,或比方事情進行的曲折不順。

【討論】

(1)鍾繇因為何事責斥宋翼?而宋翼又作何反應呢?在故事中,宋翼的精神是不是很值得我們學習呢?
(2)所謂「愛之深,責之切」,有時老師長輩對我們的教誨是否別有一番用意呢?請將類似經驗與大家分享。

【造句練習】

例: 這本長篇小說情節一波三折,看了不禁讓人直呼精采。
例:小敏尋母的過程真是一波三折,不過歷經萬般辛苦後,終於母女團圓。

【課後時間】

成語加減練習。
◎心如刀割+光-心-割+影+劍-如。
◎鐵石心腸+水+如-腸-鐵+止-石。
◎一波三折-波+石-三-折+二+鳥。
參考答案:
◎心如刀割+光-心-割+影+劍-如。>刀光劍影
◎鐵石心腸+水+如-腸-鐵+止-石。>心如止水
◎一波三折-波+石-三-折+二+鳥。>一石二鳥
◎虎頭蛇尾-頭+人+成-蛇-尾+三。>三人成虎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