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8年11月04日】
【原文】
楚襄王問於宋玉(1)曰︰“先生其有遺行(2)與?何士民眾庶不譽之甚也?”宋玉對曰:“唯,然,有之。願大王寬其罪,使得畢其辭。客有歌於郢(3)中者,其始曰下裡巴人(4),國中屬(5)而和(6)者數千人;其為陽阿薤露(7),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其為陽春白雪(8),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引商(9)刻羽(10),雜以流徵(11),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人而已。是其曲彌(12)高,其和彌寡。”戰國楚.宋玉〈對楚王問〉(據《文選.卷四五.對問》引)
【批註】
(1)宋玉:戰國時代楚國人。擅長辭賦,作九辯、招魂,和屈原並稱為“屈宋”。
(2)遺行:行為有所失檢。
(3)郢:音影。地名,春秋時代楚國的都城。
(4)下裡巴人:此指戰國時代楚國民間的通俗歌曲。
(5)屬:跟隨、跟從。
(6)和:音賀,以聲相應,此指唱和。
(7)陽阿薤露:陽阿、薤露都是古樂曲名,此指歌曲介於高雅和通俗之間。薤露,音謝路。
(8)陽春白雪:陽春、白雪都是古樂曲名,此指高雅的歌曲。
(9)引商:古聲樂有宮、商、角、征、羽五個音階。商聲是五音中最高者,稱“引”。此指加長商音。
(10)刻羽:古聲樂有宮、商、角、征、羽五個音階。羽聲等較細,稱“刻”。此指削減羽音。
(11)流徵:此指征音之流轉變化。征,音止。
(12)彌:更加。
【故事闡述】
戰國時代,楚國大夫宋玉是著名的文學家。宋玉寫的文章較艱深,一般百姓都看不懂,因此很少有人稱讚他。一次,楚襄王問宋玉說︰“你的言行舉止是不是有什麼缺失?我聽到很多對你名聲不好的傳聞。”
宋玉回答說︰“希望大王寬恕我的罪,請讓我先講一個故事。有一個異鄉的歌者來到郢都,起初他唱著下裡、巴人這些通俗歌曲,城內有數千人跟著他一起唱和;接著他又唱稍微高雅的陽阿、薤露等歌曲,城內只剩數百人跟著他唱和;當他唱起陽春、白雪等高雅的歌曲,城內能唱和的不過只有數十人;等到他把五音的特點予以發揮,唱起了曲調悠揚流轉且多變的最高境界的歌曲時,城內能跟著他唱和的就只有幾個人罷了。這是因為曲子越深奧高雅,能跟著唱和的人也就越少了。而聖人的思想行為都是超脫凡俗,那些批評我的人,都是一些俗世凡人,他們又怎能理解我的為人呢?”
“曲高和寡”這句成語就是從這裡演變而來,用來比喻知音難得或作品過於深奧,無法引起眾人共鳴。
【討論】
(1)為甚麼異鄉的歌者從唱下裡、巴人等通俗歌曲,能有數千人跟著他唱和,但唱到曲調悠揚且多變的最高境界歌曲時,卻只有幾個人能唱和?
(2)宋玉說的這個故事,主要是想跟楚襄王說明什麼?如果自己做的事和說的話,別人都無法理解,那對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溝通,你認為會有什麼影響?
【造句練習】
例:這部電影拍的過於深奧難懂,實在是曲高和寡,很難賣座賺錢了。
例:她都寫難懂的哲學性文章,難怪曲高和寡,點閱的人當然就少了。
【相似成語】
水清無魚;陽春白雪
【課後時間】
成語接龍︰
曲高和寡→寡不( )眾→眾( )所歸→歸( )似箭→箭在( )上→上( )一心→心想( )成
參考答案︰
曲高和寡→寡不(敵)眾→眾(望)所歸→歸(心)似箭→箭在(弦)上→上(下)一心→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