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108):公孫 仲孫 軒轅 令狐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正見網2009年09月19日】

公孫(ㄍㄨㄥ ㄙㄨㄣ)。(gōng sūn)

【歷史來源】

1、以爵號為姓。春秋時,各國諸侯不論爵位大小,大多喜歡稱公。照周朝制度,國君一般由嫡長子繼位,即位前稱為太子 ,其他的兒子便稱為公子,公子的兒子則稱公孫。於是他們的後代便有不少人以公孫為姓,因此,公孫並非一族一姓的後人。根據《廣韻》記載,「古封公之後,皆自稱公孫,故其姓多,非一族也。」又再根據《通志》記載,「公孫氏,春秋時諸侯之孫,亦以為氏者,曰公孫氏,皆貴族之稱。或眼黃帝姓公孫,因以為氏。」公孫姓望族居扶風(今陝西省咸陽東)、高陽。

2、出自於姬姓。最初出現的公孫姓是在上古時期,根據《路史》記載,「神農同母弟勖,嗣少典國君,世為諸侯,後以公孫為姓。軒轅帝初名公孫,後改姬。」所有他的後代裡,有些部分姓公孫。

【郡望】

1、扶風郡:漢武帝置右扶風,為三輔之一。三國魏時改為扶風郡。在今陝西省長安縣以西。

2、高陽郡:古有高陽鄉,在今河南杞縣西北。秦末酈食其自稱「高陽酒徒」,高陽即指此路。又漢桓帝置高陽郡,治高陽(今河北省高陽東)。晉曾置高陽國,治博陸(今蠡縣南)。北魏只有高陽郡,仍治高陽。隋廢。

【堂號】

1、白馬堂:後漢公孫瓚被封為討虜將軍,屢次打敗胡虜,除遼東屬國長史。常乘白馬,烏桓怕他,互相告語:「要避開白馬長史。」

2、忠義堂:春秋時公孫杵臼和程嬰都是趙朔的門客。趙朔為屠岸賈所殺,朔妻遺腹生一子。杵臼和程嬰設計保存趙氏孤兒:杵臼把自己的兒子藏在山中,派程嬰向屠岸賈回報說是趙氏孤兒。屠岸賈就把公孫杵臼的兒子當成趙氏孤兒和公孫杵臼一起殺了。程嬰保護著趙氏孤兒長大成人,終於報了趙朔被殺之仇。人稱公孫杵臼捨掉自己的兒子和自己的命存主人之孤,既忠且義。

【歷史人物】

公孫僑

公孫僑(西元?-前522年),名僑,字子產,又字子美,鄭國貴胄,與孔子同時。他是鄭穆公的孫子,所以人們又稱他為公孫僑、鄭子產。他自鄭簡公時(前554)被立為卿,公元前543年到522年執掌鄭國國政,在當時的施政上頗負盛名。

子產沒有著述傳世,他的言行事跡,主要載於《左傳》、《史記》等書籍。子產篤行周禮,衷心讚美,認為「禮」是「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

子產公布成文法,於公元前536年「鑄刑書」,把自己所制定的刑法鑄在鼎器上,開創了古代公布成文法的先例,使「刑不可知,則威不可測」的不成文規定公開。

又提出「以寬服民」、「以威服民」的主張。在治理和驅策人民的方法上,子產第一個提出恩威並濟的策略。「寬」即強調道德教化和關懷;「威」即嚴刑峻法。


仲孫(ㄓㄨㄥ? ㄙㄨㄣ)。(Zhòng sūn)

【歷史來源】

1、出自於姬姓。春秋時魯桓公姬允次子名叫慶父,因排行老二,所以世稱共仲。他的子孫便以仲孫為姓。慶父亂魯之後,弒父君主,畏罪出逃,改姓為孟孫,但留居於魯國的子孫仍然姓仲孫,於是世代沿襲為仲孫姓。

2、出自於姜姓,春秋時期,齊國有仲孫氏。

【郡望】

高陽郡:東漢桓帝設置,治所高陽(在今山東淄博市臨淄西北30裡)。

【堂號】

乾禮堂:春秋時魯國大夫仲孫獲,陪著魯昭公到楚國訪問。他因病不能相禮,就把禮講給昭公聽。他將死的時候,召集各位大夫說:「禮是人的骨幹,沒有禮就不能立在世上為人。」仲孫氏因號「乾禮堂」。

【歷史人物】

○仲孫湫:春秋時齊國人,事桓公為大夫。當時魯國發生災荒,齊桓公派仲孫湫以「慰問」的名義去偵察情況。回來之後,齊桓公問他:「現在是否可以攻打魯國?」仲孫湫說:「不可以,因為魯國有難,不可攻打他,只可更加愛護和幫助他!」齊桓公聽後很佩服仲孫湫的遠見。

○仲孫蔑:即孟獻子。春秋時魯國人。他為人勤儉,體察民情。嘗曰:「畜馬乘,不察於雞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斂之臣」。主張儉用和發展生產。時稱賢大夫。


軒轅(ㄒㄩㄢ ㄩㄢ?)。(xuān yuán)

【歷史來源】

出自於有熊氏,亦稱為帝鴻氏。黃帝曾居於軒轅之丘,因此得此姓軒轅,黃帝的後代子孫便稱軒轅氏。有一方說黃帝作軒冕之服,教人民做衣服,故謂軒轅。根據古代傳說,軒轅即天黿,天黿變為龍,龍為軒轅部落的圖騰,因此以傳說而得此姓。

【郡望】

軒轅複姓望族居上黨(今山西長治)、嗔陽(今陝西省合陽縣)。

【堂號】

太霞堂:唐朝時有軒轅集居羅浮山為道士,年過百歲仍容顏不老,坐在暗室中,目光射數丈。著有《太霞》12篇。唐武宗召見他詢問長生的法術。軒轅集說:「絕聲色,薄滋味,哀樂一致,德施無偏,堯舜禹湯之所以壽也!"(堯舜禹湯之所以長壽,是因為他們做到了斷絕靡靡之音和女色,對飲食不貪厚味,悲哀和歡樂都同樣, 不為此而傷感,施德於人,無偏無私。)

【歷史人物】

軒轅集

唐朝時人。居羅浮山為道士,年過百歲仍容顏不老,坐在暗室中,目光射數丈。著有《太霞》12篇。唐武宗曾召見他詢問長生的法術。

以下是《太平廣記》中的「軒轅先生」:

羅浮先生軒轅集,已經幾百歲了,但容貌依然年輕,並不衰老。站在床前,頭髮能垂落到地。坐在昏暗的屋裡,目光可以射出幾尺。他經常在深山峻岭中採藥,總有毒龍猛虎護衛他。有時老百姓家準備齋飯邀請他,雖然一天有幾百處邀請,他卻能用分身法前往就餐。如果與人一道飲酒,就從袖子中取出一個僅容納二、三升酒的小壺。縱然賓客滿座,用它來倒酒,會傾之不竭,沒有窮盡。有時讓他飲酒,即使飲百鬥也不醉。夜裡他則把頭髮下垂在盆中,那些酒就順著頭髮滴進盆裡,酒香絲毫不減。有時扔朱篆於空中,可以飛到千裡之外,病人用布巾來擦拭,疾病頃刻即好。

唐宣宗召軒轅先生入宮,待他非常優厚。唐宣宗問他說:「可以得到長生之道嗎?」軒轅先生說:「輟聲色,去滋味,哀樂如一,德施無偏,自然與天地合德,日月齊明,致堯舜禹湯之道;長生不老的方法,算得上什麼難的。」唐宣宗又問軒轅先生的道術是否超過張果老。軒轅先生說:「我不知道其他人,但知道我的道術不如張果老。」等軒轅先生退出去以後,皇上就派嬪御拿來金盆遮蓋白鵲來試軒轅先生。當時軒轅集正在住所休息,忽然對那裡的貴人說:「皇帝怎麼能再讓老夫射覆呢?」那些貴人都不明白他的話是什麼意思。這時唐宣宗下詔讓軒轅集速去。軒轅集才到玉階就對宣宗說:「盆下白鵲,應該早放它。」唐宣宗笑著說:「先生早已知道了。」軒轅集遂坐在御榻前。

唐宣宗命令宮中人進茶水。唐宣宗順便說京師沒有豆寇荔枝花,一會兒,這兩種花連著葉子,各近百朵,新鮮芬芳,像才折下來的一樣就出現在唐宣宗榻前。宣宗賞賜柑子給軒轅先生。軒轅先生對唐宣宗說:「我山下的柑子,香味超過這個。」唐宣宗說:「我沒有得到呀!」於是軒轅先生取來皇帝面前的碧玉甌,用寶盤蓋上它,不一會兒,撤去寶盤,柑子到了,香氣芬芳,溢滿大殿,柑子的個頭兒甚大。唐宣宗吃了它,讚嘆它甘美無匹。唐宣宗又問他說:「我能作幾年天子?」軒轅先生提筆寫道:「四十年。」但十字跳腳。唐宣宗笑著說:「我怎敢奢望四十年呢?」等到唐宣宗晏駕時,恰好十四年。

軒轅先生當初告辭歸山,從長安到江陵,從布囊中拿出金錢,布施貧困之人,約有幾十萬。護送他的宦官跟隨著他,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忽然,軒轅先生在他住的客棧丟失了,使臣惶恐不能自安。過了幾天,南海奏報軒轅先生已返回羅浮山。

令狐(ㄌㄧㄥ? ㄏㄨ?)。(Líng hú)

【歷史來源】

出自於姬姓,以邑名為姓。周文王有個兒子叫畢公高,畢公高有個孫子叫畢萬,畢萬在春秋時,在晉國當高官,他有一個曾孫叫魏顆。魏顆有軍功,活捉秦國大將杜回,於是受晉國君主封於令狐(今山西臨猗縣西邊一帶)。魏顆的後代,享用令狐的物產,並以封地為姓。令狐姓是周朝王族的後代。

【郡望】

太原郡:秦漢置太原郡,治所在晉陽,在今太原市西南。隋改晉陽為太原,又另設晉陽,與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興國中,改并州為太原府,移治陽曲(今太原市)。以後宋、金河東路、河東北路,明清以來省會都在此地。

【堂號】

1、泣墓堂:後魏令狐仕,兄弟四人,早年喪父,泣墓十載。他事母至孝,鄉裡無不稱讚。

2、博施堂:博是廣泛的意思。令狐仕兄弟勤儉持家,用自家勤勞換來的財物廣泛地施捨給窮苦人家。

【歷史人物】

令狐楚

令狐楚(766--837年),字殼士,咸陽(今陝西咸陽)人,唐貞元七年登進士第,累官同平章事,與白居易、劉禹錫相友善。先世居敦煌(今屬甘肅)。憲宗時,擢職方員外郎,知制誥。出為華州刺史,拜河陽懷節度使。入為中書侍郎,同平事。憲宗去世,為山陵使,因親吏贓污事貶衡州刺史。逝世于山南西道節度使任上。諡曰文。

令狐楚才思俊麗,能文工詩。其詩清秀婉麗,「於朝奏制令尤善,每一篇成,人皆傳諷」(《新唐書.令狐楚傳》)。時古文家後繼乏人,令狐楚遂得以四六文為世所稱,「言文章者以冠」(劉禹錫《彭陽侯令狐氏先廟碑》)。其駢文「隸事生動,猶得子山(庚信)遺意」 (高步瀛《唐宋文舉要》)。被譽為庾信之後的古文文宗。李商隱的駢文即其所授。元和十二年(817),選進《御覽詩》。晚年與劉禹錫、白居易唱和較多。

令狐楚的兒子令狐?,在唐宣宗時期擔任過宰相。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