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解夢:霽月難逢,彩雲易散,人間正道在何方?

趙宗和


【正見網2009年08月10日】

匆匆一遍《紅樓夢》,萬千感慨在心中,有如久別又重逢,屢屢感動至淚紛紛。

《紅樓夢》自問世以來,理所當然地成為了藝術的巔峰,至今都是一個高峰,其中原因頗多,需要慢慢道來,方能釋萬千疑問於眼前,道欲說難說之語於觀眾。

要讀懂《紅樓夢》,首先要了解曹雪芹,同時要了解曹雪芹所處的大環境,我們應該知道,曹雪芹是一個由中華五千年燦爛的傳統文化孕育起來的中國人,是一個沒有受馬列文化以及中共黨文化污染過一丁點的純粹的中華兒女,他的骨子裡都是中華的傳統文化,正是由於有著這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作為底蘊和根本,曹雪芹才能夠創造出如此氣度恢弘、盪氣迴腸而又瀟洒空靈有如天外來音的經典巨著。所以我想說的是,如果按中共所提倡的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去研究《紅樓夢》,那就是在糟蹋《紅樓夢》,那將永遠也不可能真正讀懂《紅樓夢》,而《紅樓夢》也將拒我們於門外、難以靠近,更加無法知其味、察其心、釋其夢。

今天我想站在一個全新的角度上來試著分析分析《紅樓夢》,看看其來龍去脈,探探其弦外之音,尋尋其暗示指引,解解這夢中夢,以期從這迷離恍惚之間、真假有無之中能夠破夢而出、撥雲見日、打破虛夢、復其真容,也不枉曹雪芹先生著《紅樓夢》的一片苦心。

首先聲明一下,由於本人水平有限,而我自己又急切地想把自己的認識和領悟與大家分享,所以就造成了時間比較倉促,許多細節的地方還來不及進行更深的玩味,所以難免有疏漏之處,還望各位高手們能夠多多海涵,但是我覺得最起碼在這裡提出了一個框架和新的著眼點,權且就把我的認識也當作一塊石頭吧。我的目的就是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效果,那我就滿足了。具體一些細節的地方,容待我們以後再進行討論吧,同時我也將不吝於自己的孤陋淺見,希望與大家暢所欲言。

一、《紅樓夢》的夢之說

《紅樓夢》原名《石頭記》,後改名為《紅樓夢》,其原因就是由於書中有名為《紅樓夢》的十二支詞曲(詞曲的含義就不說了),故而得名,而作品的通篇基調也如夢幻一般,所以改為了《紅樓夢》。《紅樓夢》之所以走向巔峰,其原因就是《紅樓夢》是對前人文化的集大成,譬如關於「夢」之說,中國古人從來就有人生如夢的說法,如蘇軾的「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之說等等,更有黃粱美夢、南柯一夢、莊子化蝶之夢等等,而所有這些的關於夢的真實含義都是在點悟人:莫要痴迷塵中夢,夢醒方能福永恆!

而我們縱觀《紅樓夢》就會發現,《紅樓夢》的整個基調與黃粱夢非常接近,而《紅樓夢》整篇的布局之所以迷離恍惚、如夢如幻,其藝術手法又與莊子的化蝶夢非常相似,只是又在其基礎上更上了一層樓,作了進一步的藝術加工與創造發揮。

《紅樓夢》的布局就像一個迷宮,而這個迷宮是作者巧手筆的巧妙安排,從而營造出了一種亦真亦幻的縹緲氣氛,而作者的真實思想就若隱若現於這夢幻縹緲之間,貫穿於整個作品的始終。

二、《紅樓夢》的石頭之說

《紅樓夢》與《西遊記》有一個共同的特徵,那就是它們都是由一個從石頭所演化出的神話作為開端去引發出故事,但他們的區別卻是:《西遊記》中的石猴要坐玉帝的寶座,而《紅樓夢》中的石頭卻是羨慕著人間的富貴溫柔之鄉,可是他們二者最後的歸宿又是相近的,那就是他們在經歷了無數的酸甜苦辣與喜怒哀樂的歷練以後,最後都遁入了佛門,悟道參仙去了。所以從這一點上來看,《紅樓夢》與《西遊記》又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只不過是各自的著眼點與描繪對像不同。

三、修煉文化貫穿《紅樓夢》的始終

《紅樓夢》的第一回便有一段出自甄士隱之口的很經典的話(就是對《好了歌》的解釋):

「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蛛絲兒結滿雕梁,綠紗今又糊在蓬窗上。說什麼脂正濃,粉正香,如何兩鬢又成霜?昨日黃土隴頭送白骨,今宵紅燈帳底臥鴛鴦。金滿箱,銀滿箱,展眼乞丐人皆謗。正嘆他人命不長,那知自己歸來喪!訓有方,保不定日後作強梁。擇膏粱,誰承望流落在煙花巷!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槓,昨伶破襖寒,今嫌紫蟒長:亂烘烘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如果對於一個沒有什麼宗教知識的人來說,當他看了這段話之後他也會覺得講的好、很在理,那麼其真實含義是什麼?一般人都會認為這就是在解釋「人有旦夕禍福,天有不測風雲」的具體含義。如果你要這樣理解的話,那就和曹先生的用意相差甚遠了,因為曹先生是大家公認的很淵博的文人,在很多方面都很通,其中也包括佛學和其它的宗教學說,而其中的「反認他鄉是故鄉」之說就恰好是來源於宗教學說之中。這裡的「他鄉」和「故鄉」並不是我們簡簡單單認為的人要遠行了,所以就離開了故鄉去遠走他鄉,然後又要回到故鄉的這種含義,這段話是甄士隱在聽到《好了歌》以後悟道時說的話,那麼自然就不同凡響了。在幾乎所有的宗教學說中(包括佛教、道教、基督教)都認為人是來源於美好的天國世界的,但是當人一旦進入人間這個「他鄉」就會失去自己原有的一切超常本領,就進入了迷中,就會被人間的過眼煙雲所迷惑從而喪失自我、樂不思蜀、忘乎所以,以至於不斷地沉淪;而要想返回到自己原來的美好而又永恆的天國「故鄉」之中去,那就只有一個辦法:就是修煉,也就是悟道,所以這樣一解,這段話的意思前後就很通了,所以賈寶玉最後的結局按照曹先生的安排也肯定是遁入佛門。而上面這段話可以說是曹雪芹本人在經歷了人生的變幻浮沉後頓悟人生的肺腑之言,只是他借了甄士隱的口來訴說自己的人生感悟,而這個甄士隱又是「真事隱」的含義,在我看來就是作者將自己人生中的實際經歷進行了相應的藝術加工和處理,然後便成就了這部作品,而整個作品的通篇又貫穿著作者自己對人生的感悟與認識,所以整個這部巨著可以說是作者本人的舒懷、言志之作。

四、霽月難逢,彩雲易散,人間正道在何方?

《紅樓夢》第五回是整部書的奠基章回,在這一回中作者通過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的所見所聞將作者的人生思考與感悟表達得淋漓盡致,其中有「霽月難逢,彩雲易散」、「嘆人世,終難定」、「只這帶珠冠,披鳳襖,也抵不了無常性命」、「氣昂昂頭戴簪纓,光燦燦胸懸金印,威赫赫爵祿高登,昏慘慘黃泉路近」等句都是作者的人生親歷,都是說明了人生中的一切都是過眼煙雲、縹緲難定、匆匆易散,人世間的任何東西都無法保證長久,更道出了人生的短暫和「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一無所有。那麼對於這一切作者有沒有提出解脫之法呢?實際上作者已經提出來了,何以見得?請看下面的句子:

「似這般,生關死劫誰能躲?聞說道,西方寶樹喚婆娑,上結著長生果」、「看破的,遁入空門,痴迷的,枉送了性命」,還有就是當賈寶玉聽完十二支曲後,警幻仙子說道:「痴兒竟尚未悟!」

上面的這些話語中,作者已經指明了人生的最佳選擇就是修煉,就是能夠得到佛法,通過修煉佛法才能夠使生命得到真正的淨化,才能使道德標準與生命境界得到不斷的提高和昇華,直至最後返回到自己原來的無比美好而又永恆的天國故鄉之中去。

而在佛經中釋迦牟尼曾經說過,在當今的這個時代將會有一位佛:名為彌勒佛也叫轉輪聖王,將會來到人間駐世傳法,而在這個時期釋迦牟尼的佛法將進入末法時期,也就是說釋迦牟尼的佛法在現在這個時期已經無法度人了,而要想真正回歸、真正返回到自己闊別已久的美好的天國故鄉之中去,就需要在法輪大法中修煉方能實現,所以如果曹雪芹先生當今也在世的話,按照曹雪芹先生這樣高超的悟性,想必曹雪芹先生也一定會告訴你:法輪大法是正法,真善忍乃是宇宙真理,若要想從人類這個好景難長、好夢易散的「他鄉」返回到自己原來的美好而又永恆的天國「故鄉」中去,就請快點來了解法輪大法吧,快點來修煉法輪大法吧!

歸結語:霽月難逢,彩雲易散,人間正道到底在何方?回答曰:霽月難逢,彩雲易散,人間正道是修煉!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