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0年04月24日】
【原文】
今漢承衰周暴秦極敝之流,俗已薄於三代,而行堯舜之刑,是猶以碲而御蛄突,違救時之宜矣。且除肉刑者,本欲以全民也,今去髡鉗一等,轉而入於大辟。以死罔民,失本惠矣。故死者歲以萬數,刑重之所致也。……豈宜惟思所以清原正本之論,刪定律令, 二百章,以應大辟(1)。其餘罪次,於古當生,今觸死者,皆可募行肉刑。及傷人與盜,吏受賕枉法,男女淫亂,皆復古刑,為三千章。詆欺文致微細之法,悉蠲除。如此,則刑可畏而禁易避,吏不專殺,法無二門,輕重當罪,民命得全,合刑罰之中,殷天人之和,順稽古之制,成時雍之化。
《漢書.卷二三.刑法志》
【註解】
(1)大辟:死刑。
【故事闡述】
漢代的史學家班固,曾在《漢書》的〈刑法志〉中討論國家的刑法制度,認為當時的法律有許多不合宜的地方,處刑的輕重常拿捏不當,重者太重,死刑人數過多;輕者太輕,無法達到遏止犯罪的效果。在這種情況之下,輕犯者作惡不斷,官吏又每每以斬大盜建立威信,結果社會依然混亂。原因除了禮樂教養的缺乏之外,就是刑法制定不當的後果。所以班固認為必須要從源頭開始清理、從根本開始整頓,重新檢討刑法制度,修改不當的法令,才能使社會達到真正的安定,人民有安樂的生活。後來「正本清源」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徹底改革以解決問題。
【討論】
(1)班固在《漢書》的〈刑法志〉中討論國家的刑法制度,他認為當時的法律有哪些不合宜的地方?
(2)你認為社會環境要好,是禮樂教養重要?還是法令的制定重要?為甚麼?請說說你的看法。
【造句練習】
例:要解決社會亂象,必須從教育上正本清源才對。
例:現今社會風氣敗壞,道德淪喪,想要移風易俗,唯有正本清源,從心靈改革著手。
【課後時間】
成語接龍。
正本清源>()>()>()>()>()
參考答案:
正本清源>(源遠流長)>(長袖善舞)>(舞文弄墨)>(墨守成規)>(規行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