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真實(十九)- 現代科學的誤區

薛元 郁離子


【正見網2001年02月10日】

現代科學走的是西方實證科學的路線。它確實已經在很多領域取得了成功。但是它是不是就是認識宇宙唯一的科學路線呢?它是不是真的完美無缺呢?事實上,西方實證科學路線存在很大的弊端。

從實證科學的哲學基礎上看,西方實證科學是建立在一種從片面的基點上發展起來的,它起源於對人與世界、人與宇宙、物質與意識、主觀和客觀、心與物的很不完善的看法,是在物質與精神二元對立的哲學世界觀指導下形成的方法論。這種世界觀首先把一個完整的世界劃分為兩個獨立的範疇:物質與精神,由此而建立的自然觀把人和自然、人和世界、心與物機械地分割開,對立起來。這種對立割裂了人與自然的聯繫,探索不了人類的精神世界,探索不了另外的空間。自然被看成一台沒有任何生氣的機器,人企圖物化自然的結果必然是自己被物化。結果是:人成了所謂的製造快樂的機器、發泄私慾的機器,人類的慾望無限膨脹,只要為了自己的私慾,人可以無所顧忌、不擇手段、為所欲為。

從實證科學的研究方法上看,主要採用的是還原分析的方法。把自然界的事物和現象看成是孤立的、靜止的、僵化的、片面化的對像,忽視事物的複雜性、有機性、整體性,忽視宇宙間萬事萬物的普遍聯繫。把豐富多彩的自然界化歸於一堆毫無生氣的數學符號,然而數學概念也是有限的,能用有限的概念符號描述幾乎是無限的大自然嗎?數學模型能精確地描述如此複雜的巨系統嗎?又比如科學實驗,認為只有經過實驗室實驗反覆檢驗的才可能是正確的。這當然在一定範圍內是對的,但是問題是,本來宇宙中萬事萬物都是在不同空間普遍聯繫著的,把萬物從根本上與外界環境隔離放到實驗室中,能反映事物的本來聯繫嗎?任何事物都是動態的、關聯的,在不同的時空中具有不同的演化邊界條件。每一次實驗的重複都能保證在各個空間層面上都具有相同的初始條件及邊界條件嗎?宇宙是一個具有自身生命特性的龐大能量體系,人類的力量能控制自然力按照自己的意志發展嗎?

西方實證科學不是萬能的,建設性後現代主義大師科布教授明確指出,由於機械唯物論的、二元論的現代思維方式極大地束縛了現代社會,因此,使人類擺脫它們的束縛是他最強烈的呼聲!1996年美國權威科技雜誌《科學美國人(Scientific American)》資深專業撰稿人約翰.霍根(JohnHorgan)在走訪數十位各領域的世界性的傑出學者之後,寫出了一本書《科學的終結》,在西方社會引起強烈反響。在這本書中,他宣稱:科學(尤其是純科學)已經終結,偉大而激動人心的科學發現時代已一去不復返了。既然科學--求真的、純粹的、經驗的科學--已經結束了,還有什麼值得相信的呢?由於西方實證科學的哲學基礎的不完善性--建立在人與物分離的、心與物相分離的基礎上,要從根本上完全地認識宇宙真理,現代科學照老路走下去,或許只能是南轅北轍,緣木求魚,只能夠認識最表面、最膚淺的東西。科學的最終目標是認識宇宙真理,而不是為了維護科學本身,科學之所以能不斷進步,就在於能不斷地否定自我。或許法輪功全新的思維視角可以給現代科學的發展予啟迪。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海外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