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1年05月30日】
一天夜裡忽然想起《賓虛》(Ben Hur),是我十幾年前在大學時代看的。故事的情節已記不清了,只記得是部耶穌那個時代的羅馬史詩般恢宏壯闊的片子。依然記得片中耶穌慈愛的光輝連深谷中與世隔絕的麻風病人都受到沐浴。當時還不到二十歲的我看得熱淚盈眶,似乎是第一次對神的慈悲的力量有種感性的體會。這部片子是得過最多奧斯卡金像獎的片子,迄今為止還是不可逾越的經典。
聯想起國內的一些經典之作。當我還是個少不更事的初中生時,國內忽然掀起股岳飛熱。每到晚飯時間,萬巷空人,家家戶戶傳出的都是一個聲音--收音機裡播的《岳飛傳》。每天只有半小時,到「請聽下回分解」時,不管大人小孩臉上都是不足和盼望。沒有人不對秦檜的奸詐恨之入骨,沒有人不為岳飛的忠義所折服,人人都期望著「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接著便是《楊家將》,每天晚上的半小時也是雷打不動地聽廣播,許多小孩著迷地趴在收音機上,一天的日子似乎就在對晚上那半小時的期待中度過。不知不覺地我們這一代就靠這幾部廣播連續劇完成了人生的一些基礎教育,知道人活著要有人的道義良知,要講仁、義、禮、智、信。
九十年代初大陸又出了部大型的電視連續劇《渴望》,風靡全國,其中三首插曲唱遍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國人不分男女老少,台上台下,百唱不厭,至今仍然久唱不衰。我是個五音不全的樂盲,但是聽到大街小巷傳唱的《渴望》的主題曲「漫漫人生路,上下求索,心中渴望真誠的生活」時,心中總有一種悸動,準確地說是種渴望--渴望那真誠的生活。聽到「如今舉杯祝願,好人都一生平安。誰能與我同醉,相知年年歲歲。咫尺天涯皆有緣,此情溫暖人間。」總想,是啊,誰不這樣希望呢?
近來,港台片《臥虎藏龍》橫空出世,沒有耐性的美國人居然能津津有味地看完兩個小時的字幕片,而且許多人還看了不止一遍。有意思的是不止一個美國人對我大談怎麼怎麼喜歡楊紫瓊演的俞秀蓮,而不是青春亮麗的玉嬌龍。他們喜歡的是俞秀蓮的文心習武,內秀外柔,誠摯有加,隱忍至極。我覺得,這樣的氣質只能是通過修煉而得。西方人在看了許多李小龍、成龍的打鬥片後,驚嘆於習武原來還有這番講究:講武德才能賦予武藝以靈氣和精神,守心性才可使武藝既爐火純青又美倫美奐。
不論是西方還是東方,千百年來人們都傳頌著神的慈悲,恪守著作人的準則。即便在這「十惡毒世」,人們的內心深處依然存有未泯的良知,人們自覺不自覺地渴望過「真、善、忍」的生活。也許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受到「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所謂人生哲學的污染,然而厚厚的面具下是莫可名狀的無奈和不時的良心的譴責,是對真誠坦蕩做人的憧憬和嚮往。如果問他們,無一例外地會被岳飛的忠義所折服。這也就是為甚麼上述的這些作品能廣受歡迎,甚至總是能成為經典。因為它們都有啟迪人向善的,震撼人心的力量。一部作品能夠走紅,而且能經久不衰,它是有其背後的原因的:它要能夠符合這個宇宙的標準,要能夠引導人們從真、從善、從忍。而透過這些文化現象,其實不難看出:人人皆有佛性,人人皆有善心。作為我們,明白了宇宙有法的修煉者們,引導常人走上「真、善、忍」的生活是義不容辭的。如何去引導常人的佛性,使他們的善心自然地流露則成了我們修煉者要做的功課。而作為將成為未來佛、道、神的我們對這個世界上的一切可以隨意所用,只要它能符合這個宇宙的標準,能引人向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