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信息分類的錯誤

童真


【正見網2001年05月30日】

現在的科學,把光、電、磁、聲,各種物體特性發出的信息,分類成不同的學科研究,並且把不同物體發出的相同的信息,歸類成同一類,比如說不同的樂器發出的聲音,在科學上是當成同一類的聲學在研究,認為不同物質發出的聲音是同樣的東西,只是一些描述方式與特性有所不同。因此各類的科學儀器,都是負責探測各種不同的信息。

就像人的肉眼負責看東西,耳朵聽聲音,鼻子聞味道,皮膚觸摸物體。各類的科學儀器好像是人的感官的延伸。

這樣的探測方式,跟古代故事中的「盲人摸象」很像,用照相機把大象照下來(記錄光信息),用麥克風接收大象發出的聲音(記錄聲音信息),用攝影機錄下大象的一舉一動(記錄生態)。研究每一門學問的人,就是觀測某一部份信息的人。雖然每一部份都觀察得很仔細,卻都不能知道全部。

現在有一些動畫電影,利用最新的科技,想要重現動物的生態,雖然看起來很像,卻不是真的。再逼真的電影,一般小孩都可以輕易分辨片中情節的真假。一隻真正的大象,活靈活現地在那兒玩著水,是用盡現在的科學手段都無法重現的。

師父說:「我做過試驗,許許多多的氣功師也都做過這樣的測驗,測定他的能量。因為這個功中的物質成分我們現有的很多儀器都能夠測出來,也就是氣功師發出的成分只要有那樣一種儀器存在,就能夠測定功的存在。現在的儀器可以測定紅外、紫外、超聲、次聲、電、磁、γ射線、原子、中子。氣功師都有這些物質,還有些氣功師發出來的物質測定不了,沒有儀器。凡是有儀器的全部能測定出來,發現氣功師發出的物質是極其豐富的。」(《轉法輪》)

現在的科學儀器五花八門形形色色都有,但還是有很多物質觀察不到。如果想從這些已知現象描述一件事物,如同盲人摸象般,用盡了語言,圖表,數據,形容了非常非常多大象的外表,卻不能告訴人大象是什麼。

不同的信息,是物質的不同特性發出的。雖然看起來是一回事,可是由於發出物質的本質不同,而造成根本上的不同。小提琴與鋼琴發出的聲音是完全不一樣的,而科學家卻用同樣的空氣振動造成聲波的理論描述。花了很大的功夫去比較聲波的特性,比如頻率(frequency),相位(phase),波速(velocity),波前(wave front)等等,卻沒有從發出聲音的物質本身研究。這樣子花了很大的力氣,重建出的聲音,卻是沒有生命,無法感動人心的。電腦合成的音樂不管再怎麼好,都會令人有不真實的感覺。

人身體的組成,是從極微觀的粒子層層層層地組成到分子這個層次。那麼人聽一場音樂會,不會是只有表面這層分子在聽,裡面的微觀粒子也在「聽」。另一方面來說,發出音樂的樂器本身,也不只表面這一層次發出聲音,其微觀的粒子也在「發聲」(微觀另外空間不一定表現為分子層次空間狀態故用「」表示)。發出聲音是表面這層空間的表現,音樂家演奏出美妙的音樂,嘈雜的汽車喇叭聲,他們在另外空間發生的事情是完全不一樣的,對科學家來說卻同樣是空氣振動發出的聲音。現在科學只研究分子這一層次的表現,各種物質的信息,不是很表面的研究嗎?

科學的進展很發達,但是因為分類的錯誤,把不同類的東西分成同一類(各類表現於外的信息),同一類的卻分成不同類(物質本質上相近或相同的),未來的發展仍只能停留在表面的認識。

以上個人心得,請不吝指正。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