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2年06月26日】
學術界一直在談論同是中華文化體系,繼承中華文化的日本的王室為甚麼能在“封建制度”下萬世一系?中國歷史在周以後取締“封建制度”施行君主集權政體,為甚麼卻以朝代更替為特點?要談清這個問題很簡單,我們只要分析一下中國和日本的地域特點就能得出一個合理的答案。
“封建制度”的特點是封土建國,國家君主把領土分幾十個諸侯國各負一攤。這樣的體制的好處就是國小,各國能埋頭因地制宜的發展,內部干擾小而穩定,缺點就是各個諸侯國當道德下滑的時候人心不足,彼此爭紛,當君主權威下降的時候,“文統”失效的結果就是刀兵相見了。
日本的歷史和周朝一樣,當諸侯國之間彼此戰爭一起,朝廷解決諸侯國內部戰爭的辦法就是“以武止戈”的“武統”,形成武統的表現就是霸王政治(日本幕府)為實質的以“武”來維護人倫和道德秩序及君主的權威而維護國家的一統,而國家的一統的基礎就是齊國管仲提出的“尊王攘夷”學說,而“尊王攘夷”又是以“華夷之辨”為基礎的,這樣一來才有國家和文化的一統而傳承。這是周朝和日本的情況,日本的制度其實就是完整的移植了周朝整套特別是戰國以後形成的各種理論,以“尊王攘夷”為皇室萬世一系的基礎,以“華夷之辨”為文化血脈,這是日本文化強盛的原因,也是其成為東亞中華文化圈勢力之一的原因。
日本王室為甚麼能萬世一系?其實主要原因就是日本特殊的地理位置,日本是海外孤島,日本島國與大陸國之間的廣闊海洋成了保護日本文化與政治體系的穩定。中國唐朝和元朝航海業技術已經比較發達了,以舉國之力征戰日本都失敗,可見海洋對日本的保護作用。而周朝卻不同,我們先看看周朝的版圖與周邊鄰國情況:
看看以上的地圖,周朝在沒有天塹保護之下,一直在外族的虎視眈眈之中。周朝內部戰爭必定會使外族勢力得逞,隨時處於被侵略和被外族滅亡,這其實也是管仲提出“尊王攘夷”而使華夏民族團結一致而抵禦外來侵略,避免在外族統一戰線威脅下被滅族的務實政治策略的原因之一。當周朝周邊民族進入文明以後,其勢力的擴張下,周朝的封土建國之“封建制度”導致的國力分散,時代背景大變化下的這種制度這個時候就成為華夏民族生存的主要威脅了,只有在君主集權的體制下,才能把分散的國力凝聚成拳頭才能徹底的結束國家內戰和維護華夏民族的生存。中華君主集權制,正是在這個人類文明進程中,當整體環境產生變化的時候應運而生,否則,華夏民族早就被滅族了!而君主集權制的建立,也成為秦朝以後朝代政權更替的本質原因,國政一亂,另外以各種藉口興起的勢力就會進一步成為“竊國大盜”。
君主集權制是華夏民族生存的前提,但是,華夏民族真正強大的原因確實是周朝八百年歷史長河中,形成的完整的道德倫常的中華文化仁義道德之體系,孔子是承前啟後者。
從周朝的地圖看,周朝其實版圖不大,周邊民族之沒開化的少數民族論勢力不會比華夏民族小,即使在華夏民族一統的君主集權制,華夏民族也屢次被侵略甚至亡國,但是,華夏民族即使被亡國的情況下,外來民族也被華夏文化同化而逐步形成中華民族之一員,這都是拜周朝八百年道德文章教化之功。這樣形成了一個華夏民族生存歷史中最為獨特而奇怪的現象:華夏民族衰弱被入侵占領的時候和華夏民族強大的時候,華夏文化都保證了華夏民族永遠處於不敗之地!越弱,反而最終的版圖越大,這種演變一直到清朝,完成了中華民族最終一統大陸架。
日本為甚麼要結束延續幾千年的“封建制度”?把上面周朝體制文化的核心“尊王攘夷”和“華夷之辨”和中華君主集權制產生的時代背景分析明白了,答案就變得很簡單:現代科技的興起,在西方鐵艦利炮的威脅下,過去保護日本“封建制度”的海洋變成了洋人涿鹿中華的遊樂場。日本“封建制度”使當時勢弱的日本各自為政更容易被洋人間離而隨時滅亡。在強大的外來侵略面前,日本民族只有積蓄自己所有力量一面積極學習外來文化而圖強,一面必須取締不合時宜的“封建制度”而抱成一團,才能維護大和民族的獨立和生存,由此自然而然的促使了建立在“大政奉還”及“王政復古”以後的“明治維新”之君主立憲局面的誕生!日本民族從此進入了全新的發展階段。
君主立憲以後的“明治維新”的日本延續了日本的王室萬世一系的特點,一方面積極引進近代文明,一面保證了自己民族文化道德的延續和傳承,這種建立在民族道德文化基礎之上的近代文明體制,保證和造就了我們現在看到的日本的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