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潭畔的踏歌聲

───涇縣桃花潭隨感
靜心


【正見網2014年05月28日】

桃花潭,位於青弋江上游的安徽涇縣陳村鎮境內,桃花潭之所以著名,是因為詩仙李白的《贈汪倫》這首千古絕唱。

景區內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融為一體,既有清新秀麗、峰巒疊翠的皖南風光,可觀山川之靈氣;又有保存完整、風格獨特的古代建築,可發懷古之吟唱。望著這流淌了千載的潭水,在兩岸夭桃的花光映日下的幽雅姿態,穿越累世的記憶,在心際掠過的鴻影,此時在碧澄的心海中擴展開來⋯⋯一點點化成綺麗的畫卷,那閃耀著的生命之善的華光,旖旎多彩⋯⋯這一方土地與我有著深深的緣,勾起無數塵封的印記婉約清麗,那澄淨的潭水洗滌我的身心,忘卻了塵囂的紛擾,跨越時空的障礙帶著我走入那些與之關聯的滄桑歲月⋯⋯

桃花潭的由來,是有個美麗的傳說。唐天寶年間,涇縣豪士汪倫聽說詩仙李白下旅居南陵叔父李冰陽家,欣喜萬分,遂修書一封曰: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裡桃花;先生好酒乎?這裡有萬家酒店。李白欣然而來,汪倫便據實以告之:桃花者,實為潭名:萬家者,乃店主姓萬。李白聽後大笑不止,並不以為忤,反而被汪倫的盛情所感動。適逢春風桃李花開日,群山無處不飛紅,加之潭水深碧,清澈晶瑩,翠巒倒映,李白與汪倫詩酒唱合,流連忘返。臨別時在踏歌古岸,李白題下《贈汪倫》這首千古絕唱:“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如今,詩仙、豪士逝者如斯,但桃花潭卻因之流芳千古。潭邊至今有汪倫墓碑文“唐史官汪諱倫也之墓”相傳為李白所題寫,其真偽無從考證。

北宋新安學者吳安定曾以詩敘述前賢勝事:“李白好溪山,浩蕩涇川游。題詩汪氏壁,聲動桃花洲。英辭逸無繼,而來三百秋”。李白與汪倫這段詩誼已成為千古佳話,從中映照出來的人性的真善令人敬仰。“古人誠而善”(《洪吟》<放下執著>),古賢那高道德水準,昭示古今。不禁想到當今的十毒惡世,信仰缺失的時代,人無善念人人為近敵。道德淪喪缺乏誠信,心牆高築戒備心理嚴重。物慾橫流的使得利慾薰心的人為了私利可以無惡不作,“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快成了座右銘,道德值幾個錢?造業甚多,把人推向危險的邊緣。就在舊宇到了壞滅的階段,創世主悲憐眾生下世傳大法,撥正乾坤力挽狂瀾。救度無量天體眾生在壞滅的瞬間。並傳“真善忍”三字真言,這宇宙唯一真理教化眾生,返本歸真,走一條向善之路,喚醒人的真覺同化大法,歸回神性,完成天命 回歸神界。唯有大法才是一方淨土,那種久違的真誠善良與恭謙忍讓才能隨處可見。這一億大法弟子他們是神的使者、時代的驕子、大戲的主角、濁世的金光、世中的覺者、凡中助師的聖徒、眾生的唯一希望。在這裡心才能安,才能帶你歸回到真正的家,那漂泊的心才能得以安撫,不再流浪彷徨、在暗夜中踽踽獨行,心得以靠港。

看著潭面水光瀲灩,碧波涵空。潭岸怪石林立,古樹青藤粉披,春光淡盪、綠茵如氈,桃花似火如霞,飛閣雕梁隱約其中,猶似如蓬萊仙境,又疑武陵人家。心中感慨萬千⋯⋯潭周點綴著眾多的自然人文景觀,屹立千年的壘玉墩,深藏奧妙的書板石、李白醉臥的彩虹崗、踏歌聲聲的古岸閣、青磚黛瓦的古民居⋯⋯桃潭煙波使人陶醉,桃林春色引起遐想無限,移步皆成景、四時景宜人。

潭對岸的青山、碧樹、紅花、峭壁、萬村徽派古民居倒映水中,清清晰晰,一塵不染。三兩條擺渡的木船,在水中搖盪,搖櫓聲人聲交雜,綿延不絕。更顯出潭的清幽。山用平緩的線條繪出了秀氣,嬌萼的玉顏點染在山水間,對岸萬村古民居用黑白兩色繪出了古樸之氣。一幅幅清絕古雅的水墨畫,明明白白地在樓閣的窗外向我們緩緩展開。

踏上小舟,盪楫划行在寬闊浩蕩的水面上,如翠玉般碧綠的潭水倒映著兩岸青山,清風拂面,看著對面山上高聳的懷仙閣,回望身後漸行漸遠的古村落,想像著當年汪倫踏歌送行的場面,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面對如此一脈天光,感受著淳樸鄉民的善良,豪放浪漫的李白怎麼能不感慨萬千?“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站在高高的懷仙閣上,眺望兩岸風光,遙想當年瀟洒的詩仙,在這雲高水闊的絕佳境界中,是怎樣的才思泉涌激情萬丈。被神選擇奠定文化,該是多麼的無上榮耀呢?

走進李白當年逗留一月有餘的萬村,青青溜溜的石板路,黑白分明的磚瓦房,古樸厚重的木板門,雕刻精緻的木格窗,玲瓏剔透的小石橋,隨風搖曳的芊芊汀草,建於唐代貞觀年間的“義門”,構築了一片古老的時光,穿越時空隧道帶人進入千年之前。行走在狹窄古樸的街巷中,仿佛看到了詩仙和熱忱好客的汪倫,在夕陽映照中的身影。

汪倫踏歌送別李白的“踏歌古岸”,一首絕句傳唱千古,而在此迴旋的青弋江的一汪碧潭也隨之名揚天下。這條小道汪倫當年曾領著李白多次走過,筆直綿長,給人很是幽深之感。還沒走到盡頭,便遠遠看到潭中的渡船,像是事先構圖的丹青畫,掛在送別渡口的牆上。

一千二百多年前,李白便是從這渡口乘船到了對面的萬村。那時候,風輕輕,水悠悠。人善良質樸。李白怎知,他這一行竟釀造了文人史冊上的千古佳話。此刻,岸邊人來人往,熱鬧非凡。喧鬧的人群中又一次響起了古老的吳歌“桃花潭畔長亭路,一樽酒罷去山暮。鳥兒飛,船兒去,低頭飲罷抬頭覷,一步一步送君親,夢回酒醒人何處!”這傳承了千載的清歌縈迴在天地間,撩起了累世中浮影,撥動著心弦,一直到達花開的彼岸⋯⋯來到“踏歌岸閣”上,臨閣暢想,汪倫的誠摯善良、詩仙的豪放氣度,歷歷在目。

古時桃花潭兩岸聚居著十幾個姓氏的許多人家,其大姓主要是東岸的翟姓和西岸的萬姓。當地村民常把兩岸稱之為“水東翟家”和“西岸萬家”。翟姓家族遷來最早,且子孫繁衍,人才輩出,家興昌盛,所建宗祠規模龐大。後來,萬氏家族也相中這裡的青山秀水,僑居西岸繁衍生息。李白受邀來會友,是沿著青弋江從涇縣逆水行舟,在萬村的“萬家酒店”和汪倫推杯問盞的。

汪倫和李白之間一個農民、一個大詩人的情真意切的交往千古傳唱,那善念真誠漾起的萬千華光至今仍在潭中閃爍,昭示著後人。善良乃是人之本性,誠而善才會得到神的垂憐,才會有得到神的恩典,在浩浩的史卷中留下身影,奠定文化,等待神的歸來,大法的開傳,正法的開始。賦清辭一首聊表心情:

泛舟桃花潭

桃花潭上客
來自紅塵陌
千古謫仙詩
傳世佳篇作
詩仙性豪放
凌霄泛槎樂
吾輩思古賢
襄王天河過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