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6年08月31日】
李白少年時代學習範圍廣泛,除儒、釋、道經典,古代文史名著外,還瀏覽諸子百家之書,並“好劍術”(《與韓荊州書》)。他很早就鑽研道家修煉,喜歡隱居山林,求仙學道;同時又要“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靖一”(《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李白青少年時期在蜀地所寫詩歌,留存很少,但像《訪戴天山道士不遇》、《峨眉山月歌》等篇,已顯示其卓越才華。
李白詩縱放自如,飄逸洒脫,動筆新奇,意境奇偉瑰麗,上天入地,修煉所見,神界仙境,軼聞傳說,均熔鑄於詩篇中,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其詩句又如出水芙蓉,不假雕飾,氣勢雄渾瑰麗,風格豪邁瀟洒,將中華千古詩歌藝術推至不可逾越之高峰。韓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調張籍》)
李白創作樂府詩大概有一百四十多首。歌行是從古歌謠、古樂府發展而來之一種自由體詩歌形式。李白之歌行,打破了詩歌創作固有格式,以句式長短變化和音節錯落,呈現出滌盪迴旋的氣勢。像《蜀道難》、《將進酒》、《夢遊天姥吟留別》等都是讓人盪氣迴腸之作品。唐文宗曾下詔:“以(李)白歌詩,裴旻劍舞、張旭草書為三絕。”(《新唐書‧李白傳》)
《蜀道難》
噫吁戲!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
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岩巒。
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
又聞子規啼月夜,愁空山。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
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
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
磨牙吮血,殺人如麻。
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
《蜀道難》,樂府舊題,屬“相和歌辭‧瑟調曲”中調名,內容多寫蜀道之艱險。今存《蜀道難》詩除此之外,尚有梁簡文帝二首、劉孝威二首、陰鏗一首、唐張文琮一首。李白此詩大約是在長安送友人入蜀而作。
五絕聖手
李白一生留下諸多優美古詩、律詩、樂府詩,其中李白之絕句又獨受好評。清康熙年間曹寅主持編撰《全唐詩》收錄李白五言絕句八十六首。明高柄選編《唐詩品匯》選錄李白五言絕句二十三首,並把李白列為五言絕句正宗詩人。《唐詩三百首》選錄李白五絕三首。李白五絕歷來很受人們喜愛,有許多五絕達到婦孺皆知、膾炙人口之程度。在盛唐詩人中,王維、孟浩然長於五絕;王昌齡等七絕尤佳;兼長五絕與七絕而並至極境者,只有李白一人。正如李陽冰所說:“陳拾遺橫制頹波,天下質文翕然一變。至今朝詩體,尚有梁、陳宮掖之風,至公大變,掃地並盡。”(《草堂集序》)
明朝胡應麟曾在《詩藪》中說:“太白五七言絕,字字神境,篇篇神物。”李白絕句,能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做到自然天成、真實簡煉而又內涵豐富。先賞詩仙太白五絕佳作。
《渡荊門送別》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裡送行舟。
這首詩是開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出蜀後在荊門外所作。《詩境淺說》:“太白天才超絕,用筆若風檣陣馬,一片神行。……此詩首二句,言送客之地;中二聯,寫荊門空闊之景。唯收句見送別本義。次聯氣象壯闊,楚蜀山脈,至荊州始斷;大江自萬山中來,至此千裡平原,江流初縱,故山隨野盡,在荊門最切。……五六句寫江中所見,以‘天鏡’喻月之光明,以‘海樓’喻雲之奇特。……末二句敘別意,言客蹤所至,江水與之俱遠,送行者心亦隨之矣。”
詩仙名篇《獨坐敬亭山》短短四句刻畫出修道人人山渾然合一、清淨中冥思獨坐之樂趣。
《獨坐敬亭山》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這首五絕作於天寶十二載(753年)秋李白游宣州時,當時李白五十二歲,離開長安已有整整十年。此詩文字非常直白淺顯,讀來卻唇齒留香、餘音裊裊,寫出李白獨坐敬亭山時情趣。
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城縣北。李白寫敬亭山詩有四十五首,《獨坐敬亭山》成為其中之千古絕唱。歷代文人追尋李白足跡,上敬亭山揮毫潑墨,自唐至清,有三百多位書畫名家在此留下近千篇作品。
這首平淡恬靜絕句之所以如此動人,在於詩人思想感情與自然景物高度融合而構成“寂靜”之境界。動也是靜,靜亦是動;“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是動中有靜,高飛群鳥,飄浮孤雲,襯托出敬亭山之寂靜;“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是靜中有動,詩人和如詩如畫之敬亭山靜靜相對,百看不厭。
《九日龍山飲》
九日龍山飲,黃花笑逐臣。
醉看風落帽,舞愛月留人。
根據李白年表,這首詩寫於寶應元年(762年)。詩人當時六十一歲,在當塗小住。風落帽,龍山上有著名落帽台遺蹟。東晉時期,大將軍桓溫在重陽佳節率領幕僚到龍山,登高、飲酒、賞菊、食九黃餅,其參軍孟嘉也在其中。席間一陣山風吹過,吹落孟嘉頭上帽子,他卻渾然不知,依然風度翩翩。桓溫湊趣命孫盛作文戲弄孟嘉。誰知孟嘉不假思索,即席對答,出口成章,在座之人無不驚佩其才思敏捷、氣質不凡。後世每用“落帽龍山”形容風度倜儻閒雅。
九月九日重陽節,李白在龍山(今湖北江陵西北)飲酒,菊花各處盛開,無論詩人去到哪裡,都看到朵朵綻放黃花向他微笑。醉裡看風落帽遺址,追思古人瀟洒;明月下暢飲,觀賞月中仙子翩翩起舞。最後以“月留人”收尾,留下一幅詩人與月宮仙子互動之生動畫面:詩人沉浸在此脫俗忘塵、月明風高之境;而月宮仙子也用翩翩仙舞來表達惜別不捨之意。
最著名之一首當數《靜夜思》,是李白詩中最膾炙人口之千古名篇。
《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靜夜思》一詩寫於開元十四年(726年)舊曆九月十五日左右。李白時年大約二十五歲,寫作地點在當時揚州旅舍。其另一首詩《秋夕旅懷》當為《靜夜思》續篇,亦同時同地所作。《靜夜思》自問世以來,幾乎每一本唐詩詩集都收錄。
這是一首五言絕句,全詩僅短短四句,每句五個字,共二十個字,卻意味深長。字面上表達一位遠在他鄉的遊子對故鄉深深懷念之情;用平淡語言娓娓道來,如清水芙蓉,不帶半點修飾;信手拈來,沒有任何造作之痕,無怪後人贊為“妙絕古今”。
但其有著更深之意境。“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思故鄉,四川鄉裡並不遠,回家即可,但何必不回家鄉呢?李白回家鄉便無煩惱而即得幸福?非也!世間多少人住在家鄉,煩心之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煩惱無限,何論幸福?也許李白所指之故鄉並非人間之家鄉,因他是詩仙、謫仙,其之所以先“舉頭望明月”然後“低頭思故鄉”,即是聖潔上天才是其心靈、精神故鄉,舉頭望之,低頭思之。謫仙、詩仙李白身在紅塵中,時時思念聖潔美好之真正天上故鄉,這才是此首詩背後內涵,才是其所以膾炙人口、千古流傳的真正原因。千古以來,多少世人吟誦此詩,其內心深處欲返本歸真之本性因被觸動而產生共鳴,雖不能瞭然悟道,卻無名欣悅,正是此詩打動人心高明之處!
宋朝大文豪蘇軾亦有一名篇流傳千古。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偏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東坡“我欲乘風歸去”之“歸”,意境與詩仙李白應屬一樣,只不過宋朝之時,人類道德繼續下滑,神性減弱,所以其後加“又恐”二字,足見其與詩仙之差距。
一千三百多年後,2015年3月21日“世界詩歌日”,聯合國郵政發行一套郵票,分別選取英語、西班牙語、漢語、法語、阿拉伯語、俄語六種不同語言代表性詩歌,於郵票畫面呈現。漢語詩歌則選取李白之《靜夜思》。
詩仙五絕詩謎《為許雲封命名》
樹下彼何人,不語真吾好。
語若及日中,煙霏謝成寶。
李白友李謨天寶初年喜得外孫,請李白為外孫起名。酒後李白趁醉意寫下此詩。李謨看不懂這首詩,李白笑著解釋道:“你仔細看看,你外孫名字就在詩中!樹下人是木子,為‘李’字;不語是莫言,合起來是‘謨’字;好是女子,女兒之子即‘外孫’;語及日中是言午,合起來是‘許’字;煙霏謝成寶,煙霏是雲,成寶即封中,乃‘雲封’也。這四句詩連起來,即‘李謨外孫許雲封’。”(《全唐詩‧諺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