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詩醇:「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哪得知其故!」

唐蓮


【正見網2016年11月26日】

【原詩】
杜甫:《送孔巢父謝病歸游江東兼呈李白》

巢父掉頭不肯住,
東將入海隨煙霧。
詩卷長留天地間,
釣竿欲拂珊瑚樹。

深山大澤龍蛇遠,
春寒野陰風景暮。
蓬萊織女回雲車,
指點虛無是征路。

自是君身有仙骨,
世人哪得知其故!
惜君只欲苦死留,
富貴何如草頭露。

蔡侯靜者意有餘,
清夜置酒臨前除。
罷琴惆悵月照席,
幾歲寄我空中書。
南尋禹穴見李白,
道甫問訊今何如?

【註解】

孔巢父:今河北冀縣人,早年和李白隱居今山東徂徠山,號“竹溪六逸”。江東,今江浙一帶,這裡指紹興。
蔡侯:生平不詳,侯是對男子的美稱。
禹穴:大禹的墓,相傳在今紹興會稽山,當時李白正在那裡。

【賞析】

孔巢父,字弱翁,冀州人,有文才。早年同韓准、李白、裴政、張叔明、陶沔隱居山東徂徠山,號稱“竹溪六逸”。天寶年間,他住在長安,大約在天寶九年(750)左右,孔巢父辭官歸隱,“蔡侯”為他餞行,杜甫在座,席上寫了這首詩送給他,並托他代向李白致意。巢父,傳說帝堯時有位隱士名巢父。這兒孔巢父的名字和他相同,也要歸隱,恰好雙關。

“巢父掉頭不肯住,東將入海隨煙霧。”開頭的這二句說:巢父走了,勇往直前,朝東海那邊隨著煙霧消逝了。

“詩卷長留天地間,釣竿欲拂珊瑚樹”,這兩句稱讚孔巢父蔑視榮華富貴,讚揚他的詩才,說他的“詩卷”將“長留天地間”。

“深山”句說,有非常抱負的人,往往不被朝廷重用,因此願意到深山大澤隱居。實際上是說:孔巢父不被朝廷重用,所以辭官歸隱。

“蓬萊織女回雲車,指點虛無是征路。”“蓬萊”,是傳說中的東海仙山名。“織女”,這裡泛指仙女。“虛無”,虛無縹緲的境界,神仙居住的地方。“征路”,去路。這兩句說:蓬萊仙山的仙女們駕著“雲車”,指點著那虛無縹緲的地方,引導他朝歸路走去。也就是說,仙女們將引導孔巢父去蓬萊仙境。

“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這兩句和前邊兩句,都是杜甫對孔巢父的讚譽之詞,說他是神仙般的人物,清高脫俗,不被世人理解。

“惜君只欲苦死留,富貴何如草頭露。”這兩句,抒寫詩人與孔巢父依依惜別之情,並說明“富貴”像草上的露水一樣,是短暫的,不值得留戀。

“蔡侯”四句,寫眼前酒席情景,表達詩人與孔巢父惜別的無限惆悵,盼望別後能收到他來信的心願。“蔡侯”是一位姓蔡的有身份的人,事跡不詳。前除:前階。

“南尋禹穴見李白,道甫問訊今何如?”這結尾的兩句,是杜甫對孔巢父臨別的囑託。“禹穴”,在今浙江紹興市委宛山,相傳為禹得天書之地。當時李白在浙江會稽。尾句是讓孔巢父轉達他對李白的問候,說明杜甫時時思念著李白。寫詩為孔巢父送行,還要“兼呈李白”,足見杜甫與李白的友情之深。

杜甫是著名的現實主義詩人,但本詩卻具浪漫主義特色,題目點明孔巢父是“歸游江東”,但他究竟要到哪裡去呢?詩中需要交代,但不一定具體說明。“蓬萊織女回雲車,指點虛無是征路。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哪得知其故!”這四句,既交代了孔巢父的去路,又讚揚他的非同凡俗。

【今譯】

孔巢父不肯停留,掉頭就走,
駕著小船去煙霧迷茫的東海漫遊。
寫滿詩歌的寶卷,長留在天地之間,
垂下的釣竿,幾乎勾著海底的珊瑚。
稀世的龍蛇,遠遠地藏在深山大海,
曠野裡春寒料峭,一片模糊。
蓬萊的仙女,為你停下雲車,
指點那縹緲的仙山,是理想的居處。
因為你本來就是一身仙骨,
普通人怎能理解你的嚮往和舊宿。
大家都捨不得你,苦苦挽留,
富貴在你眼中,卻如草上的晨露。
蔡先生也是隱居,不愛功名利祿,
清夜在階前擺酒,殷勤眷顧。
月照酒筵,彈罷琴不勝惆悵,
什麼時候,才能得到你的回信來書?
你去南邊探禹穴,碰到李白老兄,
請代我致以親切的問候和祝福!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詩詞曲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