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2年07月09日】
近日,法門寺絲綢隨著繡裙、羅衫等6件絲綢服裝的成功展出,歷經1000餘年後唐代絲質品的靚麗容貌再次展現在世人面前。
據大陸報刊七月四號報導,法門寺唐代地宮絲錦織品有700余件,幾乎包括了唐代絲綢的所有品類,被譽為中國唐代絲織品的寶庫。由於長期處於潮濕的地下環境內,加上法門寺塔身幾經坍塌重建,地宮中整摞放置的絲織物遭受砸壓,1987年發掘時絲織物大多數已褪色朽爛,限於條件,考古專家們當時採取了絲綢整體提取密封保存的保護措施。
現在遊人在法門寺博物館看到的幾件絲綢服飾,僅僅是個別保存較好的單件絲織物和少量絲綢殘片,而大部分整摞無法揭開的絲織品只好低溫冷藏。
經專家們十餘年的研究,法門寺地宮絲綢中織物類別包括了錦、綾、羅、絹、縑、紗、綺、繡等8種,其工藝大量採取了反映唐代絲織工藝最高水準的印花貼金、描金、捻金、織金等手法,在綾紋織金錦中,捻金線平均直徑0.1毫米,最細處僅0.06毫米,比頭髮絲還細,每米金絲線上繞金箔3000捻回,為古今絲織中一絕。考古專家在地宮文物清理中看到,地宮白藤箱內堆積的絲綢衣物厚度達23厘米,約780多層,專家估計其展開面積可達400多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