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2年08月06日】
「和平」是一個美好的詞彙。它代表著人類自古以來所嚮往的安寧友愛的氛圍和理念。在穩定的社會中,人們得以安居樂業,享受人生。然而,隨著經濟的發展,時代的推進,在世界許多地區都出現了愈演愈烈的和平危機:種族衝突,宗教紛爭,恐怖事件,血腥暴力……「夜不閉戶」幾乎已經成了只屬於過去的回憶。面對人的私慾和惡意造成的禍患,我們不禁慨嘆:幸福安在?人類的出路在哪裡?社會動盪的根源到底是什麼?為此,世界上許多科學家和政治家一直在探討如何消除社會的不安定因素,建立和平的生活環境。
2002年7月27日,《紐約時報》藝術專欄發表了一篇題為「保持和平,研究和平」的文章,介紹了一位美國科學家關於印度社會種族暴力的研究結果。這位學者名叫阿舒托什・瓦什尼(Ashutosh Varshney),原籍印度,目前任職於美國密西根大學,專門從事政治領域的研究。
在瓦什尼主持的這項研究中,他選擇了一個與眾不同的研究方向:和平的城市。他和哈佛大學的一組調查人員首先確定了印度的幾個經常發生種族暴力事件的城市和幾個治安良好的城市,這兩組城市都具有同樣印度教徒和回教徒比例。然後他們從多方面對這兩組城市進行對比,探討為甚麼有些地方容易發生暴力事件,而另外一些城市卻安寧無事。
在調查中,瓦什尼發現:在那些安定的城市中,商業協會,貿易聯合會,專業人士組群,政界聚會和體育俱樂部等形式的團體對於控制衝突非常有效。在這些團體中,不同種族的人們會聚一堂,互相包容,對於促進和平起了十分積極的作用。在分析了數據之後,瓦什尼先生髮現了一個清晰的模式:那些在社交、政治和經濟幾方面都體現出高度的種族包容性的城市很不容易產生衝突。例如:1992年12月在阿育迪亞發生了激進的印度教徒破壞清真寺事件,這引發了大面積的暴力事件。而調查中的和平城市之一卡利卡特市的各種協會以及和平委員會則有效地舒緩了緊張氣氛。
瓦什尼說:「很長時間以來,學者們和國家決策者們一直把防止內部衝突的責任集中在政府身上。而我的研究說明:我們應該致力於創造文明的社會,一個種族包容的社會是種族和平的最好保證。」
由於近年來種族間衝突的增多,瓦什尼的研究結果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學術界對他的新書「種族衝突和文明生活:印度的印度教徒和回教徒」給予好評,稱之為一個重要突破。聯合國已經採用了他的方法對印度尼西亞的回教和基督教派間的暴力事件進行研究。一些基金會正在與瓦什尼洽談,討論把他的研究擴展到其他種族和宗教問題的爆發點。在印度新德裡,聖雄甘地的孫子拉罕莫・甘地也正與瓦什尼合作,力求利用他的模式減少新德裡的暴力事件。拉罕莫說:「致力於種族間的包容並在(不同種族的人民中間)建立合作關係確實有助於防止暴力事件的發生。」
哈佛大學國際與區域研究學院主席塞繆・哈廷頓對這項調查評論說:
「這個新的模式針對暴力發生的原因提供了令人信服的分析和解釋。
許多研究學者總是迴避研究那些不發生暴力的地區,因此他們的結論缺乏充足的證據。然而瓦什尼先生的研究彌補了這點不足。」
哈佛大學的著名教授羅伯特・普南說:「瓦什尼的研究對於從全球的角度來認識種族衝突是一個重大的突破。他的著作並沒有告訴一個政府應該如何去做,而是找到了癥結所在。」
瓦什尼先生的研究成果之所以在學術界和政界引起震動是因為他在某種程度上觸及到了問題的本質,而不僅僅停留在現象上去被動地採取措施防治。他深入探討了不同種族的人們的彼此信任和依靠對於社會穩定的顯著的促進作用。的確,政策、法令不是解決社會問題的靈丹妙藥,它們只能治表卻不能及裡。只有人人都向自己的內心去找,用真誠、善良和包容來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才能夠消除心靈的隔閡。只有歸真,向善,才會帶給我們真正的和平。和平源於我們心中的「真善忍」。
參考文獻
http://www.nytimes.com/2002/07/27/arts/27ETH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