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竭乾涸的江河湖庫(1)

鄭義


【正見網2002年08月10日】

羅布泊與塔裡木河之衰亡

新疆塔裡木河全長2200公裡(含源頭葉爾羌河),是世界最長的內陸河之一。在生態環境極其脆弱的中國西部,塔裡木河養育了一帶寶貴的舉世聞名的沙漠綠洲。連接歐亞大陸的古絲綢之路,在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周圍形成了整整一圈,其主要路徑,就是塔裡木河及其支流和田河所滋育的綠洲。塔裡木河這條「沙漠母親之河」還養育了一個中亞大陸上最大的湖泊--羅布泊。在塔裡木河轉折南下之際,分出部分河水,潛流入與之並行數百公裡的孔雀河,兩河及眾多現已消失的河流以充沛水量注入窪地,形成了一個水面曾達2萬公裡的巨大湖泊--羅布泊。早在1萬年前的石器時代,羅布泊沿岸已是先民們生息繁衍之地,庫魯克山中數以千計的崖畫記載了羅布人先民的生活場景。坐落於孔雀河南岸羅布泊西岸的樓蘭故城,正是這一文明的結晶。我們無法探知它歷史的源頭,只知道它最早出現於史籍的年代是公元前76年,而樓蘭歷史的終結是公元542年,據史籍記載,一位叫鄯米的人,帶領著最後一批居民,從沙海中突圍,越過天山,一去不返。顯然,在這期間發生了重大的生態變化:塔裡木河潛流斷絕。孔雀河斷流,羅布泊急劇縮小。

40多年前,一位平常人在一個平常日子裡所做的一件看起來十分平常的事,在已經失衡的生態天平上又加上了一枚砝碼:一個牧民為了灌溉自己的草地,在塔裡木河北岸挑開了一個缺囗。日積月累,那涓涓細流把缺囗沖刷得越來越大,居然形成了一條新的河流。這個牧民叫烏斯曼,這條由他所創造的河流就叫「烏斯曼河」。烏斯曼河越流越急,最後奪去了塔裡木河大部水量,造成下游斷流,同時在尉犁縣形成了一個157平方公裡的洛乎洛克湖和一個300平方公裡的阿克蘇甫澤地。專家們預測,要等這條年輕的烏斯曼河自然淤塞了,大動脈出血的塔裡木河才有可能起死回生。

一個大流域之生態演變過程是漫長的。在古樓蘭覆滅1400餘年之後,在烏斯曼挖出新河道20幾年之後,在最後幾位百歲高齡的「羅布人」逃離8年之後,在公元1972年,羅布泊終於蒸發掉最後一滴水。1993年,一個電視攝製組追索著樓蘭古國的傳說進入湖盆,撿到了一隻古老的船槳,並把它長久地扛在背上,作為對一個偉大湖泊的祭奠。

但是,塔裡木河仍然頑強流淌。即使在羅布泊已經完全乾涸之後,塔裡木河流域的綠色走廊仍不失生機勃勃。由於中央政府的錯誤開發戰略,把大量人囗遷移到生態已極度失衡的塔裡木河流域,實行長時期高強度農墾,興起於五十年代的大規模屯墾,今天終於惡果畢現:全流域生態急劇惡化。

1996年春,塔裡木河流域管理局提交了一份令人絕望的調查報告:除原有的15個軍墾農場之外,近年來,大量農牧民擁入塔裡木河沿岸開荒;八十年代末,全流域耕地面積為50萬畝,現已達80萬畝以上,早已超過了塔裡木河所能承受的極限。40年前牧民烏斯曼的個人行為,現已升級為群體行為和國家行為:開荒者沿河亂架水泵,國家沿河亂建水庫。塔裡木河中游不足400公裡的河岸上,就架了水泵400台,平均1公裡1台。塔裡木河幹流上建有水庫8座、大小引水囗138個,沒有取水許可證也可以亂引水。8座水庫的14個引水囗,有控制建築的僅有5個。當代烏斯曼們引走的河水,除少量用於農牧業之外,絕大部分消耗在沼澤與窪地之中。卡拉水文站所測到的年徑流量,六十年代為12.33億立方米,七十年代為6.7億立方米,1993年僅為1.26億立方米。--30年間,流量縮減到原來的1/10,已淪為一條孱弱水渠。--大動脈出血未能止住,又加上遍體失血,塔裡木河在迅速死亡。

迄今為止,從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的30年間,塔裡木河已由1321公裡縮短到1001公裡,縮短1/4;水質急劇惡化,枯水季節礦化度大於每升5克,咸澀不堪,甚至超過了中國灌溉用水二類標準2-3倍,下游墾區已基本停止飲用;斷流地區地下水位已由2米下降到16米以下;綠色走廊的面積也由81萬畝減少到不足20萬畝,朝楊林面積減少100多萬畝,剩下的也奄奄一息;地表植被已基本枯死,大片草原淪為沙漠;20萬畝耕地拋荒,沙漠化土地面積已從60%上升到80%;風沙日已由每年42天增加到130多天;乾旱嚴重威脅著農場村莊城鎮,依靠塔裡木河倖存至今的古城尉犁、若姜(姓)已到生死存亡的關頭;抗禦庫姆塔格大沙漠西進的長達數百公裡的林帶已不復存在,塔裡拉瑪干大沙漠和庫姆塔格大沙漠從東西兩面向塔裡木河綠洲合擊,30年間推進了60公裡,已呈合攏之勢,一旦兩大沙漠合二為一,整個新疆東南部將變為人類生存的禁區。專家們預測,這一天已為時不遠,留給我們的時間僅剩30年。

那時之塔裡木將是怎樣的景象?請看今日之羅布泊--

羅布泊堪稱「火地」。夏季氣溫常在400C以上,地面溫度常在700C以上,最高地表溫度比吐魯番盆地記錄到的82.50C還高,是中國最「燙」的土地。

羅布泊堪稱「風庫」。每年一半時間颳大風,6級以上的大風常常持續7、80小時。

羅布泊堪稱「干極」。高溫和大風使這裡找不到一片潮濕的空氣。平均空氣濕度為5%,比吐魯番盆地還低5個百分點,全天濕度為0的日子司空見慣。進入羅布泊的考察隊無病患之虞,空氣幹得連細菌都無法生存。年均降水量僅有20毫米,而蒸發量幾達100倍。地表變得越來越干,越來越硬。於是,羅布泊終於成為舉世罕見的「干極」。記者寫道:

在古湖盆,每當中午溫度升高時,由於受熱膨脹擠壓,鹽殼之間位移錯動,產生摩擦,常常發出砰砰響聲,象是燃放鞭炮……


(資料來源:http://www.utis.net/cnspring/188/69-.htm
編者:略有刪剪)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