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千古吟誦(七)大夢非夢

王一豐


【正見網2003年05月17日】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雲霞明滅或可睹。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千岩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龍吟殷岩泉,栗深林兮驚層巔。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台。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這首詩是詩壇皇冠上的明珠,亦是李白最著名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讀詩仙的詩不可不讀這首。奇景異象、姿彩陸離,最後「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為絕代名句,世代傳誦,無論是達官顯貴,還是販夫走卒,風流名士,或絕世天才,無不拍案而起,從骨子裡升起一股做大寫的人之勇氣來,也許除皇帝老兒之外,世上的人都會為之而共鳴,一語道真機,戳到了生命的要穴。

歷代的文人學士對該詩非常推崇,因詩是以夢遊為題,故理解大都以「夢」為主線,認為作者是說夢託言,尤其加上了當時作者的生活情景:長安城遭權貴排擠,被放逐,悲憤離都。故此詩是在奇麗的夢幻中,表現了對惡濁的現實與權貴的鄙棄,嚮往超脫功名的自由生活,豪邁而悲憤。現代人更是加進了許多變異的帶著時代烙印的觀點,宣稱是追求自由思想,個性解放的傑作。歷代雖對本詩的藝術選詣作了許多分析,但普遍認為詩仙用的是誇張的浪漫主義的手法。為我們創造出了一個超越現實的迷離恍惚且雄奇壯麗的美妙境界。而其中的情節是虛構的,是作者天才的想像,被奇特般地發揮出來了。

也許大部分人都不會有作者神奇的經歷,故難以體驗那種超凡入聖的境界,而一般人對夢的經驗,幾乎都是片段支離,情節模糊,色彩全無的記憶,故以想像去讀這首詩也以為詩是想像出來的,情節是虛構,是所謂藝術的發揮。

其實這首詩好是因為作者展現給我們的是一個真實的世界。這個真實世界的出現連作者自己都驚呆了。因為它太真實太美妙,以至作者從那個世界回來的時候是頓失煙霞,從而徹悟人生。其過程是非凡的。因為作者真實地被帶入了一個較現實更高層的世界。在此我們可以說是一個不同於我們生活環境的另外空間。他把親臨其景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悟用他的筆記錄了下來。用詩這種形式。全詩層次分明,一點也不撲朔迷離,把另外空間的壯觀奇異一層一層展現給我們。作者一開始就告訴我們:「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這種奇遇,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緊接著他描述了他進入那個空間時的狀態:「一夜飛度鏡湖月」、「身登青雲梯」。大凡讀過有關人的元神離體進入另外空間的案例都知道,這是很明顯的特點,感覺自己飛起來了,身輕如鴻。接著非常美妙的景致出現:「千岩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正當他沉醉於眼前的美景時,更為壯闊的景象出現了:「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伴隨著令人驚怵的雷聲,天門打開,浩蕩青天,日月同輝。從那裡望去:「霓為衣兮風為馬」。「仙之人兮列如麻。」一派天上的熱鬧景象,也就到此,嘎然而止。「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 看到仙人列隊的壯觀景象後,一下被送回現實世界。這時渭然長嘆,所謂的現實,所謂世間之樂,才象真正的一場夢啊。人間的萬事都象流水一般一去不復返。快讓我告別這浮雲般的塵世。在青青山崖間,準備好神鹿坐騎隨時訪問名山中的仙人,我怎能為了一點俗世間的得失而忘掉人生的根本?那是真正使我不得開心顏的原因啊。這首詩如此壯美,清晰而流暢,並不是一種失意的宣洩。相反,是詩人在看到了那種真實而壯觀的神仙世界後,重新找回自己的人生的昇華; 是一種擺脫俗世羈絆後的輕鬆,一種頓開茅塞後的解脫: 返本歸真,訪仙修道。而現代人完全不能體會這種生命的昇華,反認為這是消極避世。但因為人人皆有天成的本性,故讀最後兩句時都能為之一振,是因為本性被喚醒之使然,決非是活得不得意了的吶喊。

過去的詩人很多都修煉。故於定中或「夢」中能夠看到另外空間的景象。李白本來就是修道的。而所謂人生(現實)的失意,在更高層次可能恰恰相反 。所以當他決意告別紙醉金迷、爭名逐利的官場,那與之有緣或看護他的高級生命就把真實的神仙世界展示出來給他,而當「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入麻」景象一出現也即點到為止,而作者亦大徹大悟了。因為另外空間的層次更高,所以其景也更美更實,這就是這首詩好的更深的一個原因,就像中國古代的醫學,把另外空間的一些東西應用過來,效果奇佳一樣。在中國古詩中有許多類似的描述。象「紅杏枝頭春意鬧」,後人都說「鬧」字好,其實這個「鬧」也是因為作者把看到的另外空間的真實狀況反映過來了,故境界一下就昇華上去了。而《夢遊無境呤留別》是這一類作品的代表。


(英文版:http://www.pureinsight.org/node/1648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