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漫步〗金銀花

天一


【正見網2003年06月14日】

金銀花又名「忍冬」。在宋人張邦基所撰《墨莊漫錄》中有一段關於忍冬的記載:宋徽宗年間,蔡京、高俅之流專權,刀兵四起,禍患無窮,天災不斷,民不聊生,就連寺廟裡的和尚也只有靠挖野菜充飢度日。

這裡說的是蘇州太平山白雲寺的幾個和尚,見到山澗枯木上長出一大叢蘑菇,顏色鮮艷,質厚光滑,就欣然采了下來,回到寺院煮熟便吃。不料到了半夜,眾和尚腹中絞痛,噁心嘔吐,口流痰涎,頭昏眼花,眼看生命危險。

時值陽春三月,山上百草茂盛,山風吹來一陣陣花蕊清香。其中一個和尚猛然想起有一次寺中一和尚背上生了一個大毒瘡,高熱,神昏譫語,病情萬分危急,恰遇清禪師雲遊過此,就到山上采了一大把鴛鴦草回來(當地人叫金銀花為鴛鴦草),加了一把甘草和少許米湯煎成濃汁,分幾次飲用,很快就把毒瘡治癒了。和尚想既然此草能治毒、解毒,也許也可以解食菇毒。眼看生命危在旦夕,他顧不上許多,抱著一線希望,采了鴛鴦草回到寺中,也不煎煮就放在口中生嚼起來,其他幾位也效仿。結果只有那些嫌藥味苦澀,不服食鴛鴦草的喪命於蘑菇中毒,凡服藥的都奇蹟般的得救了。

關於忍冬解蘑菇毒,南宋文學家洪邁(公元1123-1202年)在《夷堅志》中亦有記敘:「中野菌毒,急采鴛鴦草啖之,即今忍冬草也。」

在民間,關於金銀花有一段美麗的傳說。

相傳在丁香河邊上,住著一對善良、美麗的孿生姐妹,姐姐叫金花,妹妹叫銀花。一天黃昏,姐妹倆看見一隻大狼正在追趕一位遍體鱗傷的瘦弱女子,立即上前解救。狼被趕跑了,可這女子卻傷勢很重,全身發熱起紅斑,必須用深山野林中的一種「仙草」才能治好。於是姐妹倆不辭辛苦,在深山老林中找到了這種仙草。不幸姐姐在途中遇難,妹妹也因過度疲勞,身染重病,姐妹倆雙雙地離開了人世。為了不忘金花、銀花的救命之恩,這女子在她們的墳上種了這種仙草。每年夏天開花,先白後黃,交相輝映,人們因此將它們取名為「金銀華」。

金銀花為多年生半常綠灌木。它們是忍冬藤上所開的花,因其初開者,蕊瓣俱色白,經二三日,則色變黃,新舊相參,黃白相映。金銀花牽藤掛蔓,生長迅速,綠葉密生,夏季繁花密布,清香宜人,它既是美花,又是良藥。

歷代醫家用於清熱解毒,似以金銀花為先,且推之為外科聖品,治瘡瘍之要藥。忍冬藤疏通經絡,人人皆知,卻不知忍冬藤之花金銀花通絡與藤同,而力尤倍之。金銀花氣甚芬芳,味甘兼苦,性微寒無毒,它既解毒清熱而又無苦寒損脾礙胃之害,通脈溶栓,無動血耗氣之弊,實為藥中善品。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是周圍血管的慢性炎症病變,在中醫屬於「脫疽、脈痹」等病範疇,病因至今未明確,其根本病理機制是毒壅脈痹,治療方法是通脈散毒,金銀花是治療其症之良藥。

當今時下薩斯猖獗,用一些中藥,適當配伍,加幾分善心,可自利並利他人。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中醫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