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8年12月08日】
劉備兩赴隆中訪孔明未果,遂回新野。次年春天,他選定吉日,齋戒三日,薰沐更衣,第三次前往臥龍崗親謁茅廬。孔明正在草堂上睡覺。劉備吩咐關羽、張飛在門首等候,自己進莊在階下侍立。過了約兩個時辰孔明才醒,吟詩一首:
「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
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
【詩的大意是:人生猶如一場大夢,誰最先覺醒?平生我早已明了於心。春天,我在茅廬裡睡足了覺,窗外的日光慢慢地移動。】
諸葛亮出口就是一首不同凡響的詩!此詩把他參透人生後超然物外、淡泊寧靜的賢人雅士形像活生生的呈現在我們面前。
要想真正的理解這首詩,就必須了解中國的道家文化。中國古人普遍崇道,三國的諸葛亮、明朝的羅貫中更甚。道家認為:人的元神本來是清醒的,而人世卻是一個迷的世界;當元神有了人身進入人世後,就會被名利情仇、生老病死、慾望、觀念等東西所迷惑,所以道家經常說:入世就是入迷;人生如大夢。當人離開人世時,元神就像人睡覺醒了。而那些大智大慧的人,或修煉有素者,在世間就可以大徹大悟,提前「覺醒」。
諸葛亮乃千年一出的大智大慧者,在他眼裡:世事如夢幻泡影罷了。參透人生、洞悉世事的他過著高臥草堂、飄然出塵的生活。
讀《三國演義》「三顧茅廬」那幾回,真的是一種享受!——隆中景色如畫,劉備求賢若渴,司馬徽、黃承彥、崔州平等隱士高潔,諸葛亮更是仙風道骨……劉備的隆中求賢更象是仙境訪道,令人艷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