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精選今譯:駱賓王《在獄詠蟬》譯釋

慧誠


【正見網2018年12月16日】

駱賓王(640--684),婺(讀霧)州義烏(今浙江義烏附近)人。少年時就熟通文學,尤其善於七言歌行。七歲時便寫了詠鵝詩,顯露文彩。最初在道王府供職,曾任武功主簿、長安主簿。武則天后時,曾上疏論政事,左遷臨海丞,後棄官而去。684年,徐敬業在揚州起兵討武后,駱賓王參與其事,為徐敬業寫討武后的檄文。當武后讀到「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安在」時,為其文才,大為吃驚,當她知道此文為駱賓王所寫時,責問:「宰相安得失此人?」徐敬業兵敗,駱賓王下落不明。一說隱匿;一說被殺。他的詩文多散失,中宗時,詔求其文,有兗州人郗雲卿,集成其詩文共十卷,有詩一百二十多首傳世。
    
【原詩】  在獄詠蟬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
哪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余心?

【注釋】   

西陸二句:西陸,指秋天。蟬:蟲類,俗稱知了。南冠:楚國的帽子,此代指囚犯。《左傳成公九年》:「晉侯觀於軍府,見鍾儀,問之曰:『南冠而縶者誰也?』有司對曰;『鄭人所獻楚囚也。』」後世因以南冠代指囚犯。客:作者自指。    

哪堪二句:
玄鬢:黑色鬢髮,指人生青壯年時。白頭吟:樂府曲名,《西京雜記》:「司馬相如將聘茂陵人女為妾,卓文君作《白頭吟》以自絕,相如乃止。」此曲情調哀怨憂傷,本詩借用其意。感嘆自己遭謗下獄的苦悶心情。    

露重二句:露重:風多,這是以秋蟬的困苦,喻自已的艱難處境。    

無人二句:高潔:蟬居樹的高枝,吸飲露水,古人以之為高潔的象徵。

【今譯】

秋天的知了一陣陣地鳴叫,
引起我這囚犯的憂思苦惱。
誰能忍受壯年的有為歲月,
學那卓文君來唱白頭吟調。
露水沾濕蟬翅它難以飛進,
大風中的蟬鳴是多麼低沉。
沒人相信蟬兒的高潔情操,
誰又能明白我正義的心情?

【說明】

這首五言古詩,寫於唐高宗儀鳳三年(678)秋,駱賓王時任侍御史。因數次上書議論政事,為武后誣陷,強加貪污罪名,把駱賓王押進獄中,他在獄中寫了這首詩。詩前有序,寫其因憂憤作詩。詩中借對鳴蟬的歌詠,寄託作者蒙受冤枉時的悲憤感情,控訴了武則天等人對他殘酷迫害的罪行。
    
詩開篇以比興手法起,由秋蟬淒鳴引發出作者因無辜遭囚於獄中的深沉愁思。秋蟬淒鳴與南冠客的處境,相襯相生,更加令人不堪。三四句以「哪堪」與「來對」作轉進一層描寫,自己正如蟬之「玄鬢壯年」,卻受此不白之冤,並以卓文君作《白頭吟》欲自絕相如作比,表達自己由玄鬢因憂傷而白頭所產生的難以忍受的憤怨的心情。五六句,從蟬的處境著眼,全是想像之詞,用「露重難飛」、「風多響沉」,寫蟬的困難處境,極為形像地比喻自己被關押在獄中,遭受打擊迫害的艱難處境。結尾二句,以「無人」由蟬轉入自身,直接抒發情懷,借蟬之高潔,表達作者含冤受屈、自持高潔但不為人相信和理解的悲憤心情,揭露了武則天統治的昏庸腐敗。
    
全詩運用比興手法,以蟬起興,以蟬自況,以情收結,既是寫蟬,又是自寫,曲折委婉,含蓄深沉。
    
【諸家匯品】請看古代諸家,對此詩的品評:

唐仲言:此因聞蟬藉以自況也。蟬知感秋,猶己之被系,真影相弔,而聲相和者也。「露重」、「風多」,喻世道之艱險,「難進」、「易沉」,慨己冤之不伸。斯時也,有能信其高潔表其貞心者乎!亦終於湮滅而已。(《唐詩解》)
陸時雍:大家語!大略意象深而物態遠。(《唐詩鏡》)
章象德:以比興轉之,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也!詠蟬,正所以詠己也。
(《唐詩三百首註疏》)
孫洙:自喻。(《唐詩三百首》)
施補華:駱賓王「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是患難人語。(《峴傭說詩》)
鍾惺:「信高潔」三字森挺(這三個字含意豐富,高潔正直),不肯自下。(《唐詩歸》)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詩詞曲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