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發明的初衷願望與結果

周正


【正見網2004年01月04日】

據美聯社12月15日報導,在一百年前,美國的萊特兄弟發明了飛機。他們當時研製飛機是希望它會給人類帶來和平[1]。一百年過去了,事實倒底如何呢?

威爾帕・萊特(Wilbur Wright)和奧維爾・萊特(Orville Wright)的侄孫女Amanda Wright Lane介紹說,當時萊特兄弟認為他們發明的飛機能給人類帶來和平。在1903年12月17日試飛成功後,他們就聯繫了美國政府。在1908年,雙方簽訂了二萬五千美元的合同, 合同中的雙人飛機能夠以時速40英裡的速度連續飛行125英裡。

美國軍事歷史學家、海軍指揮官Rich Dann介紹說,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飛機就已經用於偵察敵情了。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飛機的性能已大為提高,而且能從航空母艦上起落去摧毀敵方部隊及城市。在1945年,為了停止第二次世界大戰,一顆原子彈由飛機投到日本廣島上空爆炸。頃刻之間, 這座位於瀨戶內海沿岸的工業重鎮化為一片瓦礫。與此同時, 20餘萬人的生命也從地球上消失了。
 
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到現在已過去了五十多年,隨著電腦等高科技的發展,如今的飛機和現代軍事武器早已今非昔比了。然而萊特兄弟是否達到了他們減少戰爭和維護世界和平的初衷呢?

早在1937年,當飛機在戰爭中的作用越來越大的時候,有人問奧維爾・萊特,如果當初知道飛機會有如此大殺傷力的話,萊特兄弟是否還會去研製飛機。奧維爾・萊特說,「我當時認為飛機會帶來和平。」「我想飛機能飛到敵方首都去。有這樣武器的存在的話,沒有國家會敢於發動戰爭。」

「對我們來說它只是一項有趣的試驗,純屬科學。我們沒有料到世界會變成這個樣子。」

嚮往和平是全世界人民的願望,但怎樣才能達到這一點呢?技術開發並不難,研製新型軍事武器也不難。真正的難處可能在於如何使人與人之間相互理解和更加包容,從而避免戰爭的發生。否則,現代科技下的新型軍事武器則有可能將戰爭加劇,或把它轉化為其它方式,帶來更大的威脅;甚至被恐怖分子所利用。

「人不重德,天下大亂不治,人人為近敵活而無樂,活而無樂則生死不怕……」 「如解此憂,則必修德於天下方可治本,臣若不私而國不腐,民若以修身養德為重,政、民自束其心,則舉國安定,民心所向,江山穩固,而外患自懼之,天下太平也……」 [2]

參考資料

1. Wrights Saw Plane As Instrument of Peace: http://www.montereyherald.com/mld/montereyherald/7497985.htm
2. 「修內而安外」??《法輪佛法 (精進要旨)》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