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9年10月18日】
團扇是圓形或近似圓形短柄的扇子,以扇柄為中軸、左右對稱,外形似明月。以絲織薄素絹裱糊的扇子為「紈扇」,出現於秦漢時期,有圓形、橢圓形、方形、六角形等多種樣式。因團扇在皇宮使用較多,故稱 「宮扇」。因其形狀,蘊含團圓、歡聚之意,西漢時稱為「合歡扇」。
團扇盛行於西漢至宋代一千多年間,宋代以後,團扇與摺扇皆深受妃嬪仕女、文人雅士的喜愛。秦至西漢團扇是素麵的,扇面沒有繪畫。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團扇繪畫在上層社會盛行,唐代宮中繪扇成風,使宋人團扇繪畫興盛。團扇繪畫也漸由宮廷推至民間,題材涵蓋花鳥、山水、人物等。團扇因畫幅狹小,其畫法亦十分精細。成為摺扇繪畫的先導,是中國繪畫藝術的奇葩。
奈良時代團扇由唐朝傳入日本。日本最初使用團扇的是宮廷貴族。到平安時代末期,才允許一般庶民百姓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