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詮釋「大義」的真實涵意

真願


【正見網2021年07月25日】

中國自古以來就非常注重「義」,《封神演義》、《三國演義》、《七俠五義》等都是提倡義的。那麼真正的「義」到底是什麼呢?

一、兩位「大義」之士

據《大唐新語》記載,唐朝涼州長史趙持滿,是長孫無忌的親屬。禮部尚書許敬宗秉承武則天皇后的意旨,陷害長孫無忌。他唯恐留下趙持滿對自己不利,就誣陷趙持滿與長孫無忌一同陰謀反叛朝廷,將他召到京城長安後逮捕下獄嚴刑拷問。趙持滿感慨地說:「你們可以殺死我,但是,讓我改變供詞,承認我跟長孫無忌一同陰謀反叛是不可能的。請上奏皇上,我願意代替長孫無忌領受這份罪過。」於是,趙持滿死在獄中,屍體被扔棄在城西,他的親屬沒有一個人敢去收屍。

王方翼感嘆地說:「從前,欒布為被殺害的彭越大哭,這是講求情誼的最大的義舉;周文王下令掩埋已經朽爛的骨骸,這是施行的最大的仁政。跟朋友斷絕義氣,蒙蔽主上的仁德,這樣的人怎麼能侍奉國君呢?」說完後,讓人去城西收殮趙持滿的屍體,按照禮儀將他埋葬。唐高宗認為王方翼的做法是俠義之舉,聽到這件事情後沒有過問。

二、「義」的真實涵意

古人對義的理解是:義,一般指公正合宜的道德、道理或行為。 「義者,宜也。」《釋名》:「義,宜也。裁製事物,使各宜也。」

古人認為義是符合人的普世價值的,而普世價值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仁義禮智信」。

趙持滿堅持真相,寧可自己死也不誣陷別人,是堅持「真」的義;王方翼不忍好人暴屍街頭,是堅持「善」的義;唐高宗推崇「善」的義,而不去問罪王方翼,是推崇正「義」。古人對義的理解是非常透徹的,也是豐富多彩的,並非簡單的一個標尺。

今天的人認為義就是為朋友兩肋插刀,不管這件事是否是真的正義。甚至為此無惡不作傷害好人。已經與「義」的真實涵義背道而馳了。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