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國醫張錫純:敢用一味山藥 起死回生(2)

劉如


【正見網2021年10月09日】

張錫純以前,人們從未聽說山藥可以臨危救命,就連當時的中醫大夫,也是聞所未聞。因此無人識它。

不識《本經》 誤解山藥  埋沒奇功

清朝有位叫陳修園的大夫,在自己所著的《神農本草經讀》裡闡明山藥的藥性時,明確寫著:「凡上品,俱是尋常服食之物,非治病之藥。」跟我們大眾的理解一樣,他身為專業大夫,也誤解《神農本草經》(簡稱《本經》)把山藥歸類為「上品」,不過是平日可以常吃的養生食材,不堪大用,認為不是治病用的藥材。由此可見,張錫純以前,一般醫者幾乎無人真正了解山藥,甚至不把山藥當藥物,更不用說敢用它來救危急病人了。

這裡透露了一個普遍的錯誤認識。那就是絕大多數的中醫大夫,都沒有真正讀懂《本經》將藥物分類為上品、中品和下品的真正含義,以為上品就等於是養生常用的食物,無法治病。也許就是這個認識上的失誤,導致山藥救命救急的神奇功效被埋沒掉了。直到張錫純的出現,才真正把它身為上品的奧秘,藥祖神農的真意,展現出來。這就是為何自古「彷佛」無人知道它能救命救急的原因。

那麼,張錫純是怎樣用山藥救命的呢?突出的特點就是重用山藥,用量驚人,往往單用數兩山藥,就讓人起死回生。令當時在場的人目瞪口呆。(注意:中醫大夫通常認為是曬乾了的生山藥,藥效好的常指的是懷山山藥,菜市賣的是鮮山藥,鮮山藥曬乾後的分量才是張錫純藥方裡的劑量)

我們先看他的真實醫案。

山藥六兩  急救產婦

張錫純曾遇到這樣一個病患,患者是位婦女,生完孩子後身體虛弱無力,一般情況慢慢休養,自會恢復,但此人不但沒有好轉,十幾天後,開始急促大喘,同時不斷出汗,大汗淋漓,身上發熱、咳嗽,家人覺得情形不好,趕緊叫來大夫。

可請來的醫生聽說產婦剛生完孩子不久,理所當然認為這是普通氣血虧虛,於是就開了黃芪、熟地、白芍等常規補氣血的藥物,結果方藥喝下去,不但沒好,汗出的更厲害了,病人奄奄一息。家人見病情危急,這才慌了,趕緊請來張錫純。張診視後,發現婦人脈象十分虛弱,知道出現了通常大夫認為的「審證論脈,似在不治」的危勢。也就是說一般這樣的情形,大夫就放棄救治了,認為不可能救活了,只能等死。但張卻用了一個似字,表明即使到了這樣眾人認為不可治的情況,還是有辦法救治的。

大家看到這裡,一定會想,該不是用了什麼罕見的神丹妙藥吧。誰也沒想到,張錫純在這樣急迫的情況下,一粒靈丹妙藥也沒開,僅僅吩咐患者家人趕緊買來生山藥六兩,約300克的超大劑量,熬出湯汁,讓慢慢給患者喝下去,喝完重新將山藥熬第二遍,一天一夜,就以這個山藥湯汁代替水,不斷讓病人喝下去。家人從未見過這樣治病的,吃驚之餘也只好死馬當活馬醫,乖乖聽話,沒想到就這樣,病情漸漸安穩,這才見識到了山藥的救命奇功。第二天、第三天,張繼續用藥,還是這道單方,劑量六兩不變,熬湯喝法不變,病人所有病狀消失,完全康復。張說:「三日後諸病皆愈」。意思這一味山藥,不僅當時把危重病人給救了。三天後,諸多病症都一併根除,徹底好了。快得令人難以置信。

急救女子溫病痰喘  

張錫純曾經治過一位未出閣的女子,女子得了溫病痰喘。溫病是中醫的病名,很難與西醫完全對上號,一般表現就是感冒了,身體發熱,常常伴有痰多咳嗽和喘息困難的症狀。一開始張投以小青龍加石膏湯,去麻黃加杏仁,喘息漸漸安定。當時夜幕降臨,喝過藥後一夜安穩。但到黎明,病情突然反覆,喘息大作,脈散亂如水上浮麻。他大驚,斷定病人危急:「此將脫之候也。」意思是人體中的正氣很快就要脫離身體,一旦離開,推動五臟六腑和血脈運行的生命循環氣機就會停止,也就會立刻沒命。所以過去把人死去叫做斷氣。這個氣,可不是空氣,而是人體經脈中流動不息的,能溝通宇宙、又能推動人體這個小宇宙進行生命生理活動的能量物質,在人眼看不到的空間。分分秒秒都不可停息。停息即死。高明的大夫診脈就能感覺到氣的走向和強弱狀態。當然修煉有道的扁鵲、華佗等神醫更能用天目直接看到,至於張錫純能否有這個能力,我們不敢妄說,不過在他的書中,他也曾提過中醫學習經絡針灸,要參考道家修煉的經書。因此,他也很可能跟李時珍相似,是位修道者。

所以,他根據脈象,當然也可能直接以天目看到了人體正氣正要脫離這位女子,性命危急。保不住這最後一絲氣息,人就完了。

情急之下 ,他見取藥來不及了,問知他們家中還有生山藥一兩多,急令人煮汁讓女子喝下去,結果立竿見影,雖然山藥量比起前邊講的救助產婦的六兩微不足道,也得以大喘稍定,脈稍斂,就是脈搏也穩固一些了,因此留住一口氣,獲得了取藥時間。等正式開藥,「方中仍重用山藥而愈。」就是說,獲得時間後,正式用藥的藥方儘管不能算作山藥單方了,但藥方裡還是重用山藥,張錫純認為是山藥最後起到了治病的關鍵作用。因為前邊的產婦和這個未婚女子的救急案例就被記載在《醫學衷中參西錄》藥方中的「一味薯蕷飲」裡。

這個薯蕷就是山藥的古代用語,是從《神農本草經》就有的名字。一味就是只有山藥這一種藥的意思。所以藥方就叫「一味薯蕷飲」,張錫純創立的。那麼醫案放在這個藥方裡,顯然就是告訴人們,這個山藥的救急和治病的作用有多麼關鍵和巨大。

就在這個「一味薯蕷飲」的藥方介紹中,張錫純明確寫道:「陳修園謂:山藥為尋常服食之物,不能治大病,非也。若果不治大病,何以《金匱》治勞瘵有薯蕷丸。」可見,他也熟讀《本經》,發現了陳修園對山藥不能治病的誤解。他是真正讀懂了神農為何將山藥列作上品藥物的原因。他在自己書中,提到過很多人看《本經》不知真相,經常曲解聖人之意,因此沒能真正懂藥用藥。他遵從祖先神農的智慧,並從漢代張仲景《金貴要略》記載的薯蕷丸得到證實和啟發,發現了山藥治病有奇功的真相,從此看似尋常的很多藥物甚至食材,都被他運用的爐火純青,發揮超常。這味看似平淡無奇的山藥,就這樣變成了他手中救治了無數病人的靈丹。

人們說他對山藥情有獨鍾,多數方劑,都愛重用山藥,言不為過。我們不懂醫的尋常百姓,雖不能給人診病開方,卻能從中得到啟發,常用山藥養生,以它熬湯飲食,就會更加自覺了。

那麼山藥為何如此神奇呢?它在張大夫的手裡,還能如何發揮呢?我們下期再續。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