誦讀《幼學瓊林》:夫婦(三)

紫穹


【正見網2023年11月01日】

【原文】

冀郤缺夫妻,相敬如賓;陳仲子夫婦,灌園食力。不棄糟糠,宋弘回光武之語;舉案齊眉,梁鴻配孟光之賢。

【注釋】

郤[xì]缺:春秋時期晉國上卿。因其食邑在冀(今山西河津東北),又稱冀缺。

陳仲子:戰國賢士,他不願做官,為人灌園,自食其力。

不棄糟糠:光武帝劉秀想把自己的姐姐嫁給宋弘,讓宋弘休妻,宋弘回答說:「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謝絕了光武帝。下堂:離開堂屋,借指女子被遺棄或離婚。

【譯文】

冀邑郤缺夫婦在田間耕作,仍能相敬如賓;陳仲子夫婦替別人灌園謀生,自食其力。同吃糟糠共患難的妻子,不可拋棄,這是宋弘婉拒光武帝試圖賜婚的回話。每次妻子送食,舉起的食案總和眼眉齊高,這是梁鴻喜得賢妻的佳話。

【故事】夫妻之道   相敬如賓

中國人論及婚姻美滿,夫妻恩愛,往往用相敬如賓,舉案齊眉來形容。這兩個成語都來自真實的歷史故事,講述著夫妻最完美的相處之道。

田間送飯   相敬如賓

故事出自《左傳》。春秋時期,晉國有位品德高尚的人,名叫郤缺,其父郤芮在晉惠公時為大夫,因反對晉文公歸國而被殺。郤缺因是罪臣之子,被貶為平民,躬耕於冀野。郤缺雖遭逢巨變,卻經受住了考驗,不管身居何處,都嚴守德行,勤懇勞作。幸運的是,郤缺的妻子也非常賢惠,她不僅毫無怨言,還非常體貼和敬重丈夫。

有一次,晉國的大夫臼季出使魯國,返回時經過郤缺家的田地。正巧看到郤缺的妻子給丈夫送飯,只見她跪著將飯碗高舉過頭頂,恭敬地遞給丈夫,像對待一個尊貴的客人一樣。郤缺也以同樣的禮節回敬妻子,恭恭敬敬地接過飯碗。郤缺吃飯的時候,妻子恭敬地侍立在旁,耐心等到丈夫吃完後,才收拾餐具向丈夫告辭回家。臼季目睹此情此景感動不已:「夫妻間能夠如此敬重恩愛,真是有德之人!如有這樣的人來輔佐治理晉國,國家肯定會興旺的。」

臼季回晉國後馬上告訴晉文公:「郤缺是個品德高尚的人,他在家都能夠恭敬地對待妻子家人,就必定能忠誠地輔佐君王,請大王賜給他一個官職吧!」晉文公擔心他是罪臣之子,有些猶豫,臼季勸道:「當初,堯命令鯀去治水,但是鯀用了九年時間也沒有治理好洪水,舜就把他殺了。但是,後來舜又命令鯀的兒子禹去治水,禹吸取了父親治水失敗的教訓,終於完成治水大業。歷史上賢明的君主都能任用有罪之人的後代,有何不可呢?」晉文公覺得很有道理,於是就任命郤缺為下軍大夫,後來郤缺立了大功,升為卿大夫。

自古君子以德服人,妻子能在丈夫落魄為農夫時依舊如此敬愛丈夫,也證明了郤缺平日必是十分仁德謙恭的君子,才會讓妻子如此敬重他。他也因此獲得了賞識和福報。

娶妻娶德  舉案齊眉

故事出自《後漢書.梁鴻傳》。東漢梁鴻,字伯鸞,妻子孟光,貌丑而賢德,他主動求娶。夫妻二人互敬互愛,志同道合,樂于歸隱,成千古佳話。

梁鴻幼年喪父,家道貧寒,但卻是一位淡泊名利的君子。他曾到太學學習,讀書十分刻苦,向聖賢看齊。學成之後,竟能以淡然的心態在上林苑放豬謀生。有一次他不小心失火,波及別家。梁鴻就主動上門賠償。他把自己所有的豬都賠給了對方,那家主人還不滿意。梁鴻於是決定給他家做工抵債。他從早到做到晚,毫不懈怠,也不抱怨。鄰居幾位老者見此,深感梁鴻德行非凡,就責備那家的主人做得太過分了,稱讚梁鴻是位長者。那位主人也開始感到慚愧,決定把豬全都還給他。梁鴻拒絕接受,離開上林苑便回歸了鄉裡。

許多人聽說此事,十分敬重梁鴻的人品,爭著要把女兒嫁給他,但梁鴻不管對方家境多麼富有,多麼年輕美貌,全都回絕,一直沒有娶妻。

巧的是,同縣孟家有一個女兒。身體肥胖,容貌醜陋。面色黝黑,可是力氣很大,能把石臼舉起來。由於她過於挑剔,三十歲了還沒出嫁。父母問她:「你到底要嫁給什麼樣的人呢?」孟女回答說:「我要嫁給德行文才像梁伯鸞那樣的人。」梁鴻聽說後,立刻下聘禮,求娶孟女為妻。孟女十分高興,但讓家裡人準備的陪嫁,都是布衣、麻鞋等樸素的衣著和耕種、紡織之類的勞作工具。而非女子用的釵環珠寶與秀服,十分奇怪。等到出嫁那天,她卻又盛裝打扮嫁入梁家。

可梁鴻這邊的怪事也出現了,婚後梁鴻竟然七天不和孟氏講話。孟氏感到委屈,就跪下說:「妾聽說夫子重氣節操守,曾經回絕過許多女子的求婚。妾也是婚事屢遭挫折,幾個男子提親都沒有答應。如今被夫子選中,卻不知什麼地方有所得罪?」梁鴻說:「我所求的妻子是穿粗布衣服、能吃苦的人,這樣的人才能和我一起隱居山林。現在你穿著精美的絲綢衣服,臉上濃施粉黛,這種樣子正是我不願看到的,所以感到失望。」孟氏說:「妾只是試探一下夫子的好惡,觀察一下夫子的志向。既然如此,妾當換裝。其實,妾早就備下了隱居的服裝。」

於是,她把頭髮梳成椎髻,穿上粗布衣服,開始操持家務。梁鴻一看,頗為高興,稱讚道:「這才是梁鴻的妻子」。說罷,他給妻子取名叫孟光,字德曜。住了一段時間,孟光對梁鴻說:「過去時常聽夫子講想隱居山林,現在怎麼不提了?莫非是想改變志向嗎?」梁鴻經妻子提醒,一起進入霸陵山隱居,耕田紡織、讀書彈琴。

梁鴻後又到了吳地,投依當地的大家皋伯通,居住在他家門廊下的一個鬥室,以為人舂米維生。他日暮返家時,孟光總是托著放有飯菜的盤子,托得跟眉毛齊平,低著頭恭敬地送到梁鴻面前。而梁鴻也很有禮貌地用雙手去接。這一幕被皋伯通偶然發現了,很驚訝:「一個普通僕人怎可能有這等修養,讓他的妻子這般敬重,絕對不是泛泛之輩。」於是,皋伯通把梁鴻一家請入家中居住,並提供生活物資。梁鴻於是得以潛心著書,揚名後世。

夫妻二人一個非德不娶,一個非德不嫁,可見,古人婚姻崇尚德行,因為只有人品好,才能做到善待對方,同甘共苦,懂得發自內心地以禮相待,敬重對方。這才有真正的夫妻恩愛。拋開德行,只講外貌情愛與富貴名利,關係豈能長久。而且故事還反映出,古代父母在婚姻上,還是比較尊重兒女的心願的。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