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九齡的《題旅店》:半夢半醒思鄉國

林雨


【正見網2025年11月28日】

「曉覺茅檐片月低,依稀鄉國夢中迷。
世間何物催人老,半是雞聲半馬蹄。」

古人寫思鄉的詩詞極多,但清代的此類作品反而並不算多。清代詩人王九齡的《題旅店》,立意清新,字裡行間流露著淡淡的無奈與哀愁。而那富有節奏感的語言,又仿佛催促著我們去尋找生命中某種悄然流逝的東西。

「曉覺茅檐片月低,依稀鄉國夢中迷。」 天色未亮,詩人便已醒來。旅途勞頓,睡眠本就難以安穩。月色低垂在茅檐之下,朦朧的光線中,詩人似醒非醒,心還沉浸在關於家鄉的溫暖夢境裡。

詩中最值得玩味的是「鄉國」二字。為何不說「故鄉」,卻稱「鄉」為「國」?一般而言,只有獨立的疆域方可稱「國」,而「國」字的「口」亦有封閉之意。詩人或許藉此暗示:家鄉於他,不僅是出生之地,更像是情感意義上的「國度」,承載著靈魂的歸屬。

「世間何物催人老,半是雞聲半馬蹄。」
雞鳴是一日,馬蹄奔走是一日,人在奔波中,時光便這樣匆匆消逝。回首間,竟已步入不惑之年。

許多在外漂泊的人,大概都深知這種感受。也許半年回家一次,甚至數年才能相見。走時孩子剛出生,再見時已會蹣跚行走,再再見時已進學堂讀書,甚至開始科考謀求功名。

轉眼百年,轉眼之間,那位曾對未來懷抱希望的少年,也已白髮蒼蒼。

古人云:「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生命如此短暫,詩人的惋惜與無奈,也便不難理解了。

人生苦短,於是有人渴望修道求長生,盼在有限的歲月之外尋找永恆。畢竟,再豐盛的人生也是過眼雲煙,似乎都只是一念之間。

大法開傳,給了我們最好的修道回天之法,為甚麼還放不下人世間的浮華呢?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詩詞曲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