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25年11月24日】
「白日白日,舒天昭暉。數窮則盡,盛滿則衰。」
南北朝詩人張融寫下這首極為簡煉的《白日歌》。句子雖短,卻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傳說他曾遭土人慾殺食,卻在生死關頭面不改色,使對方驚為異人而放過。能在生死面前保持從容的人,確實令人肅然起敬。
白日朗照,大地一片明亮。但世間萬物皆有規律,盛極而衰、物極必反,是自然所呈現的常態。《紅樓夢》的繁華轉瞬成空,便是這一規律在人事興衰中的明證。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常能看到「盛滿則衰」的體現。比如企業中,許多老闆習慣性地更換老員工。按理說,老員工經驗豐富、熟悉業務,是企業的寶貴財富。但也不可否認,有些老員工容易倚老賣老、講資排輩,甚至在執行力上有所鬆懈;隨著年資增長,薪資也隨之提高。在老闆看來,換成聽話、成本更低的新員工,似乎更「划算」。於是便冠之以「注入新鮮血液」「提升企業活力」之名。這也正是「盛滿則衰」的又一現實例證。
然而,情況並非絕對。有些人在企業工作多年,仍保持初心與善念,既有新人的幹勁,也有老員工的成熟與穩重。這種人自然深得領導信賴。
修煉人(特別是大法弟子)往往淡泊名利,因此能在工作中保持踏實穩健,不計較一時得失,也更容易跳脫「盛滿則衰」的局限。
張融當年看到的是舊理,明白的是「盛滿則衰」的自然規律。然而隨著大法開傳,許多事情也隨之發生變化,舊有規律不一定一成不變。前文提到的老員工問題,也可能因此而出現新的轉機。
要想超越「盛滿則衰」的局限,就要不忘初心、放下執念。若真能如此,往往會迎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外收穫。
詩人所言的道理並不錯;只是隨著創世主的正法,許多事物也隨之改變。「盛滿則衰」的根本,在於人心一旦驕滿,狀態便隨之走向下坡。如果心性不變,甚至愈加端正,那麼局面也自然會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