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24年08月12日】
北宋詩人蘇東坡在兒子出生時,曾作過一首《洗兒詩》,雖然只有短短四句,但是蘊含著蘇軾前半生的人生智慧。原文是這樣的: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吾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詩句很簡單,大概意思是說,所有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很聰明,但我卻因為聰明反被聰明誤。所以我希望自己的孩子稍顯愚鈍,能夠無災無難做個小官就好了。
這首詩似乎和現在很多家長的希望不一樣,常言道,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現在的孩子學業繁重,但是家長還額外報很多補習班,為的就是孩子考個好大學,鯉魚躍龍門。上了大學之後又想讓孩子能找個好工作,最後慾望無窮盡。
其實,蘇軾寫出這首詩是在他經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之後,對兒子樸素的祝願。那麼,他是怎麼「我被聰明誤一生」的呢?
蘇軾在考中進士之後,還額外參與了宋仁宗特意增加的「制科考試」。所謂制科考試,是在已考中進士的士子中再次選拔一批特殊人才。在那次考試中,蘇軾的成績為「入三等」。《石林燕話》中記載,此考試共五等,上二等是虛設,只有下三等取人,第三等很少錄取人,考中的大多在第四等,落榜的是第五等。
看來,蘇軾的第三等已經是此考試的最高成績了。另外,據統計,在宋朝三百多年的歷史中,制科考試有等級的不過四十餘人,得三等的不過四人而已,而蘇軾就是這四人之一。所以這樣「聰明」的蘇軾在二十幾歲時著實過了一陣春風得意的日子,年少成名,皇帝器重,文采盎然。
但是官場的黑暗不是才華能扭轉的,蘇軾掙扎無奈,還是被小人構陷「烏台詩案」,幾盡被斬首,最後一貶被貶再被貶。所以在黃州,飄零許久的蘇軾在小兒出生時唯一的心願竟是希望他「愚且魯」,而不是像自己一樣聰明。
因為「愚且魯」意味著在人際交往中能愚鈍一些,別人的諷刺挖苦不往心裡去,也不會主動算計陷害別人。能夠少思少想,少動邪念,積德行善,這才是對孩子最好的祝願。
師尊在《轉法輪》中告訴弟子「整個人的修煉過程就是不斷的去人的執著心的過程。」所以修煉人就是要修掉不好的人的觀念,心思純淨才能提高心性。
「人皆養子望聰明」,這是很多父母的想法。但是,怎樣是真正對孩子好呢?希望孩子聰明,其實追根到底是希望孩子能在社會上立足,有富足的生活或是顯赫的地位。但是,難道有了這些之後人就會幸福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而事實是,常人經常沒有三天好日子過。錢財、健康、子女前途、個人恩怨等等都是常人身上的大山。
真正對孩子好不是給他多少錢、給他鋪多少路,而是引領他走上一條修煉的路。身邊很多大法弟子總是放不下對孩子的情,掛念孩子的前途、家庭等方方面面,對自己的修煉也造成了很大的干擾。其實人人都有自己的命運,父母再想鋪路也無濟於事。唯有修煉能改變命運,才是真正對孩子靈魂的負責。
大法伴隨著我的成長,父母也曾為我輾轉反側,牽掛很多。但是後來母親同修告訴我,其實她能嘗試放下對我的情,主要因為我也是大法弟子。曾經她跪在師父法像前,把我交給師父,她就能一顆心放到底了。
一些人能降生在大法弟子的家庭,絕不是為了下世當人,而是為了更能方便得法。但是很多同修家的孩子遲遲走不進修煉的大門,甚至有的反對大法,一些昔日的小同修懵懵懂懂跟著修,但是伴隨長大後經歷大染缸的污染漸漸混於常人,忘了生命的誓約。這樣下去何其危險!
古人言:慣子如殺子。同樣的道理,在末後的末後,讓生命真正得救的唯一之路就是修煉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