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25年02月04日】
《西遊記》第八十七回「鳳仙郡冒天止雨 孫大聖勸善施霖」中,講述了一個與敬天敬神相關的因果故事。
原著中是這樣描述的:師徒四眾一路西行來到天竺國鳳仙郡,進得城來便遇到郡侯上官氏因一連三載遇干荒,正在出榜招求法師祈雨救民。三藏道:「徒弟們,那個會求雨,與他求一場甘雨,以濟民瘼(mò),此乃萬善之事。」行者道:「祈雨有甚難事!我老孫翻江攪海,換斗移星,踢天弄井,吐霧噴雲,擔山趕月,喚雨呼風,那一件兒不是幼年耍子的勾當!何為稀罕!」 那郡侯原來十分清正賢良,愛民心重,聞報即至,「一見唐僧,不怕他徒弟醜惡,當街心倒身下拜」 ,「願奉千金酬厚德」。行者呵呵的笑道:「莫說!莫說!若說千金為謝,半點甘雨全無。但論積功累德,老孫送你一場大雨。」
「行者念動真言,誦動咒語,即時見正東上,一朵烏雲,漸漸落至堂前,乃是東海老龍王敖廣。」 孫悟空問道:「此間乃鳳仙郡,連年乾旱,問你如何不來下雨?」那龍王說未奉上天御旨,若要降雨,還要「煩大聖到天宮奏准,請一道降雨的聖旨」 。於是「行者一路筋鬥雲,逕到西天門外」,被四大天師引至靈霄殿下請旨,玉帝道:「那廝三年前十二月二十五日,朕出行監觀萬天,浮游三界,駕至他方,見那上官正不仁,將齋天素供,推倒餵狗,口出穢言,造有冒犯之罪,朕即立以三事,在於披香殿內。」
「四天師即引行者至披香殿裡看時,見有一座米山,約有十丈高下;一座面山,約有二十丈高下。米山邊有一隻拳大之雞,在那裡緊一嘴,慢一嘴,嗛那米吃。面山邊有一隻金毛哈巴狗兒,在那裡長一舌,短一舌,餂那面吃。左邊懸一座鐵架子,架上掛一把金鎖,約有一尺三四寸長短,鎖梃(tǐng)有指頭粗細,下面有一盞明燈,燈焰兒燎著那鎖梃。行者不知其意」。天師解釋說,需要等到雞把米山嗛盡;狗把面山餂盡;燈焰燎斷鎖梃之後,方才下雨。「行者聞言,大驚失色,再不敢啟奏,走出殿,滿面含羞。」四大天師勸慰孫悟空說:「大聖不必煩惱,這事只宜作善可解。若有一念善慈,驚動上天,那米、面山即時就倒,鎖梃即時就斷。你去勸他歸善,福自來矣。」
曾經大鬧天宮的孫悟空何曾有過「大驚失色」、「滿面含羞」的窘境?說明發現自己有些孟浪和無理了,本來覺的天庭讓龍王降雨濟黎民是本分,沒想到卻是鳳仙郡侯不敬天敬神惹的禍。子曰:「獲罪於天,無所禱也」(《論語‧八佾》)。意思就是,一個人如果獲罪於天,怎麼祈禱都沒用。這是因為世間的一切原本是由高層生命所安排的,人的福份或苦難源於其所積累的福德。若能守住善良,提升道德,自然會得到神的護佑。如果一個人心中被怨憤塞滿,失去「修己以敬」的良好心態,那才是下滑和苦難的肇源。
從上古以來,中國人就有這樣的觀念,認為天帝高高在上,注視民間,賞善而罰惡,《尚書》中也有關「敬」的論述,大體可以分為「修己之敬」;「事天之敬」;「臨民之敬」;「治事之敬」四個方面,《周書‧召誥》中說:「王敬作所,不可不敬德。」 意思就是:王者當以「敬」作所,即在任何處所皆不可不敬德。《周書‧無逸》中說:「小人怨汝詈汝,則皇自敬德。」意思是說:小人心怨你、罵你,應該更加敬修其德,而不應責備於人。
不知從何時起,後人的解讀中,這個「敬」字後面加上了一個「畏」,變成了「敬畏」,其意涵也發生了遷移。雖然孔子在《論語‧ 憲問》中講了「修己以敬」,而在《論語‧ 季氏》中又講到「君子有三畏」,但前者意在君子修為提升層面;後者意在治國處事層面。也就是說,這是不同層次的理。「敬畏」不是原生的詞彙,乃後人組合在一起的用法。
儒家以天為最高存在,天是神聖的生命創造之源、價值之源,故有敬天的思想。宋明理學形成之後,程顥的「誠敬」,是為了存仁;程頤的「涵養用敬」,是為了涵養心中之性。但朱子講敬,卻特別突出了敬是悚然如有所畏之意,把「畏」當作「敬」的極端形態。實際上,這種狀態已經偏離向善守德、探求真理的中正、中和狀態,而成為一種外在的、情緒化的懼怕,面對比自己更巨大、更有力、超常事物的無助的恐懼和服從順應,並非對生命和宇宙真理的正信。其中不可避免的包含著有求等負面的思想意識,不同於坦然敞開心扉沐陽和煦明媚之陽光時的心態。所以說,對天或神的「敬畏」中實際上也包含了負面的不敬和褻瀆因素。也只有心中的魔性一面才懼怕佛光的普照和圓明。
再說孫悟空回到鳳仙郡,告訴那郡侯洗心向善,「郡侯領眾拈香瞻拜,答天謝地,引罪自責」,城裡城外大家小戶「一片善聲盈耳」。「所立米、面山俱倒了,霎時間米麵皆無,鎖梃亦斷。」 玉帝傳旨:「著風部、雲部、雨部,各遵號令,去下方,按鳳仙郡界,即於今日今時,聲雷布雲,降雨三尺零四十二點。……好雨傾河倒海,蔽野迷空。檐前垂瀑布,窗外響玲瓏。萬戶千門人念佛,六街三市水流洪。東西河道條條滿,南北溪灣處處通。槁苗得潤,枯木回生。田疇麻麥盛,村堡豆糧升。」
人行於世間,很多時候人生的苦難實際上都是自己內在心念的映射,心中無雲,何來風雨。正如原著中詩云:「人心生一念,天地悉皆知,善惡若無報,乾坤必有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