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25年02月24日】
二零二五年一月二十八日,除夕當晚,我們有幸觀看了向大陸播放的神韻新年晚會。整場節目中幾個舞劇的題材都很新穎,唯獨《寒窯》例外。至今,《寒窯》已經不止一次出現在神韻晚會中。為甚麼這個題材被一次次搬上舞台,受到如此重視呢?在大年初一的兩場重播中,我們仔細觀賞,感覺同樣的劇情中有一些細節的演繹與以往不同。為此,我們又觀看了正月十五的重播,加以印證。
舞台上,美麗善良的相府千金王寶釧拋出繡球,與家境貧寒的武生薛仁貴結下姻緣。宰相嫌貧愛富,欲毀婚約。寶釧相信天意,看重薛郎人品,遵守婚約,被父親怒斥後趕出家門。
寒窯中夫妻相伴,清苦度日。薛仁貴願以男兒的責任與擔當建功立業、報效國家。寶釧送丈夫進京趕考,親手為其背上行囊。臨別之際,只見薛仁貴留下一柄捲軸,即一紙契約。而後,王寶釧手持契約,獨守寒窯。這正是該劇的核心,點睛之筆,往年的劇情中似乎沒有突出展現這一紙契約。
舞台背景不斷變換,春夏秋冬,寒來暑往,漫漫晝夜,悽苦等待,王寶釧手裡始終不變的緊握著那份契約。其間,父母前來探望規勸,女兒斷然回絕。饑寒交迫、孤獨無助時,寶釧曾難以忍耐,只見她丟下手中的契約,向外奔去,然而頃刻之間,她又轉身返回,俯身拾起契約擁入懷中。
薛仁貴考取武狀元,掛帥出征,鏖戰沙場,戰功赫赫,榮獲爵位,衣錦還鄉,恭迎妻子回府。王寶釧苦盡甘來,告別寒窯,與夫相守,共度春秋。
《寒窯》這部舞劇的主旨是傳統文化中的恩義和忠貞。十八載的守候與期盼,劇中主人公以大好年華兌現了自己的承諾,譜寫了傳奇而燦爛的生命篇章。
觀賞過程中,我們感到,這部作品可以比作我們的修煉過程:
舞台上,拋繡球,有緣人天定婚姻;現實中,神定聖緣,我們有幸成為大法弟子。
舞台上,遭痛斥被逐出家門,失去優越的生活;現實中,受邪黨迫害,我們失去和平修煉環境,遭受種種不公,甚至流離失所、家破人亡。
舞台上,破舊寒窯,苦苦煎熬,信守承諾;現實中,魔難重重,百苦齊降,我們不負使命,吃苦昇華,砥礪前行。
舞台上,苦難中曾有動搖,丟下契約但又回身撿起;現實中,我們有過懈怠,犯過錯,摔過跤,爬起來後再度精進。
舞台上,十八度春秋冬夏,光陰逝去,痴心不改;現實中,二十五年風雨天地行,我們屹立不倒,無怨無悔。
舞台上,忠貞不渝迎來美好的團聚;現實中,我們信師信法,必將走出魔難,走向最終的大圓滿。
還有更高的一層內涵:劇中女主人公出身名門,放棄尊貴的地位,離開錦衣玉食的相府,來到家徒四壁的寒窯,吃苦受難,信守承諾,最終迎來美好結局,恢復了原本高貴的身份,成就世間佳話。
而我們來自天宇,甘願放棄神的一切,離開殊勝的神位,下世當人,來到骯髒的十惡毒世,吃苦修煉,踐行誓約,最終將回歸天國家園,恢復神體,再次成為神,留下人間世世代代傳頌的神話。
我們可以領會神韻反覆上演這部劇的一層深意,那就是:我們都有誓約在先,都向創世主發過誓、簽過約。誓約不可毀、不可棄,不可違,不可背信棄義。修煉之路不會平坦,對誓言要恪守不移,困境之中要堅韌不拔,為達成目標要百折不撓。如今,法難當頭,正邪大戰到了決戰時刻,我們更要以大法弟子堅不可摧的意志,金剛排山的氣魄,強大無比的正念,清剿邪靈,解體紅魔,助師救人,解救眾生。
我們還可以看到《寒窯》呈現出神韻的一種精神。從二零零六年成立至二零二四年聖誕節前啟動在海外的巡演,神韻藝術團剛好也走過了十八個年頭。從艱苦的初創到一步步成為譽滿全球的「世界第一秀」,神韻的歷程始終體現著《寒窯》所呈現出的堅持、堅守、堅忍和對信念的堅定不移,這是神韻蘊含的偉大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