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的作品構思來自「三上」背後的原因

袁玉


【正見網2025年05月11日】

歷史上很多的文豪,曾有無數的華麗文章。或激情豪邁、或柔弱如水、或真實寫史、或天馬行空。好的文章是怎麼寫出來的,歐陽修在《歸田錄》中記錄了一件小事,可以為我們提供一點借鑑。

錢思公雖然出身在富貴之家,但是沒有什麼喜好。在西京洛陽他曾經告訴下屬的官吏:「我這一生只喜歡讀書,坐著的時候就讀經書和史書,躺在床上就讀各種雜記的書籍,上廁所的時候就讀短小的詩詞、小令。大概從來沒有半刻放下書的時候。」謝希深也說:「 同在史院的宋公垂,每當去廁所都夾著書,誦讀的聲音清脆,遠近都能聽到,也是如此的好學。」我於是告訴謝希深說:「我一生所寫的文章,多是在『三上』,就是馬背上、枕頭上、廁座上。大概只是因為只有這些時候才可以構思吧。」

寫作在「三上」確實是有道理的。很多的靈感都是來自一瞬間,而不是我們認為的深思熟慮。

而靈感從何而來,大法師父在《法輪功》中告訴我們其中的實質:「靈感來自副意識。有的人搞創作、搞科研,絞盡腦汁兒也搞不出來時,先放下休息,到外邊轉一圈。突然間,無意之中靈感來了,馬上奮筆疾書,創造出東西來了。」

所以,在「馬背上、枕頭上、廁座上」等這些悠閒的時候,主意識不是很強的時候,副意識就容易起主導作用,就會有靈感產生,創作出文學作品來。

 

原文:
錢思公雖生長富貴,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時,嘗語僚屬言:「平生惟好讀書,坐則讀經史,臥則讀小說,上廁則閱小辭,蓋未嘗頃刻釋卷也。」謝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廁必挾書以往,諷誦之聲琅然,聞於遠近,亦篤學如此。」余因謂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馬上、枕上、廁上也。」蓋惟此尤可以屬思爾。(《歸田錄》<三上>)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