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與天倫:《池上》偷采白蓮 《壓歲錢》嬌兒一夜忙

雨桐


【正見網2025年08月27日】

古人的詩題材非常豐富,生活中的大小事幾乎都能入詩。因為詩,本就是一種美的語言,是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

人們喜歡孩子的天真,也喜歡把這種童真寫進詩裡。在老年人眼中,孩子的可愛模樣,更是一種天倫之樂。比如白居易的《池上》,就寫了一個小孩「偷」采白蓮的有趣場景: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小孩子的「秘密行動」往往很容易被大人識破,但看著他們一本正經、卻漏洞百出的樣子,大人們反而覺得好笑又有趣。住在湖邊的孩子,大多會划船,他們偷偷劃著名小艇去采幾朵白蓮,只是還不懂怎麼掩蓋自己的行蹤,結果浮萍被劃開,立刻就暴露了。

孩子頑皮是天性,重要的是大人如何引導,而不是一味責備。其實孩子很多時候只是貪玩而已。

清代詩人吳曼雲的《壓歲錢》,寫出了孩子對壓歲錢的認真態度:

百十錢穿彩線長,分來再枕自收藏。
商量爆竹談簫價,添得嬌兒一夜忙。

那時候沒有紅包,壓歲錢是用彩線串起來的,更顯年味。孩子們拿到壓歲錢,捨不得用,藏在枕頭邊,一晚上都在討論要買什麼——是買爆竹,還是買樂器?一直商量到深夜,興奮得睡不著。

我們可以想像這是一個溫馨的除夕夜,幾個孩子聚在一起討論壓歲錢怎麼花。為甚麼要「商量」?可能是每個人拿到的錢不多,需要合起來買一樣東西吧。

而現在的孩子,收到的壓歲錢越來越多,有時甚至幾千上萬。有的孩子隨意揮霍,有的家長則直接「收走」。壓歲錢原本是讓孩子了解金錢、體會父母辛苦的一種方式,但如今卻變成了攀比的工具,失去了最初的意義。

大人喜歡孩子,是因為他們身上有一份單純與善良。偷采白蓮只是因為好玩,討論壓歲錢是因為好奇和認真。這些天真無邪的舉動,正是童年最美好的部分。

可惜的是,如今的孩子越來越早熟,甚至學會了算計。他們正在失去本該擁有的那份天真,而這正是一個社會風氣變化的縮影。

在這樣一個道德觀念下滑的時代,很多美好的事物都在流失。不只是孩子,很多行業、很多人,也都在悄悄地改變著原本的模樣。

但幸運的是,如今法輪大法在世界上傳播,它不僅在救度人、喚醒人心,也在悄悄地歸正這個世界的一切。包括喚醒孩子們本該擁有的純真與善良。

童年的天真是寶貴的,而一個社會若能守住這份純真,也就守住了希望。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詩詞曲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