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25年09月26日】
過去,我對進入另外空間始終感到茫然,從未有過切身體驗,也不清楚另外空間究竟呈現出怎樣的形式。
師父講過:「假如當你進入到細胞與分子之間、分子與分子之間,你就會體驗到已經進入另外的空間了。那個身體存在形式是什麼樣的?你當然不能用現有的這個空間的概念去理解,你身體得同化那種空間存在的形式要求。」(《轉法輪》)
每當學到這裡時,我總是不明白:怎樣做才能「同化那種空間存在的形式要求」呢?直到在一次次實修中細心體悟,我才漸漸明白其中的一點內涵。
過去我在工作中常常用常人的思維去處理問題。後來一次安排工作時,我提醒自己要用大法的智慧去對待:既要負責任地做好自己應做的事,又要替別人著想,還要考慮不同學科的特點、同事的身體狀況、性格愛好等,並且要「排列有序」地完成。就在我把心態擺正後,本來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完成的工作,我卻突然想到了一個新方法,很快就安排妥當了。當時覺得非常神奇,卻還沒有聯想到「空間」的因素。
之後的一些經歷讓我更加清楚地感受到不同空間的存在形式。比如我在課堂上教育學生學習時問他們:「這節課我們考試,你們應該抱著什麼樣的心態來做題?」答案是:聚精會神。把「精」和「神」都用在學習上,不分心,不雜念。這樣眼睛有神,頭腦清明,智慧自然會展現。
有個學生很快完成了試卷。我問他有什麼體會,他說:「聚精會神地做題後,感覺速度比以前快了很多,而且不管外面多吵,我都聽不見任何聲音,心裡比以往快樂得多,還感覺時間一下子就過去了。」
聽到他的分享,我非常驚喜,同時頓悟:聚精會神本身就是一個空間,而且是一個非常美好的空間。只有當人符合它的要求時,才能進入其中。我也明白了,當自己以「負責、為他人、排列有序」的法理指導工作時,智慧的展現同樣是進入了另外一個空間——「負責、為他、排列有序」的空間。這些美好的空間同時同地存在。當我進入其中時,就能體驗到該空間的特性,並獲得其中的智慧。換句話說,當我真正符合「負責」的特徵時,就能瞬間進入「負責」的空間,感受到正能量,擁有「負責」的智慧。
隨著對空間理解的加深,我在課堂上更加注重從思想上給學生正面的引導。許多學生悟性很好,常常能體會到神奇美妙的境界。比如有一次,我用堂堂正正的理來引導學生端正學習心態。我說:有的同學上課偷偷說話、畫畫、寫作業、吃東西,或者走神,這些都是「不正」的,表現出來就是偷偷摸摸、賊眉溜眼,心虛不正。我們上學不是來學這些的,更不是把自己變得鬼鬼祟祟。我們要把這些剔除,理順課堂秩序,留下好的,去掉壞的。要堂堂正正地學習,一正壓百邪,不正的東西自然不敢靠近。
課後,我請學生分享體會。一位同學說:「在堂堂正正的心態下學習,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快樂,好像進入了一個如夢如幻的世界,那裡沒有雜音,也沒有任何不好的東西。我背誦特別快,記憶力提高了很多,書寫速度也快了,那真是一種美妙的體驗。」
聽了學生的分享,我對「堂堂正正」有了新的理解:在堂堂正正的空間裡,沒有害怕,沒有迫害,沒有任何不正的東西,一切都是正的。我們就應該堂堂正正地做好該做的三件事。
師父講:「你得跳出實證科學框框及概念。你進入那個空間,你得符合那個空間的形式,你才能進入。」(《悉尼法會講法》)
由此我體悟到:要想進入另外空間,就必須放下以往實證科學的框框與概念。進入空間的並不是肉身,肉身只是人間這個空間的存在形式。另一個空間的生命形式並不是肉眼所能看到的,它與人間完全不同。只有當我們的思想真正符合那個空間的特徵和法的要求時,主元神才能瞬間進入其中。
以上是我在實修中的一點體悟,寫出來與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