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25年10月09日】
世人大都認為龐統的能力僅次於諸葛亮,所以龐統之死對劉備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損失。而歷史上龐統死於「落鳳坡」,也是一種必然。諸葛亮其實早就知道,只不過也是無法改變結果。唯一有機會改變結局的只有龐統自己。
《三國演義》中說:玄德拆書觀之,略云:「亮夜算太乙數,今年歲次癸巳,罡星在西方;又觀乾象,太白臨於雒城之分:主將帥身上多凶少吉。切宜謹慎。」玄德看了書,便教馬良先回。玄德曰:「吾將回荊州,去論此事。」龐統暗思:「孔明怕我取了西川,成了功,故意將此書相阻耳。」乃對玄德曰:「統亦算太乙數,已知罡星在西,應主公合得西川,別不主凶事。統亦占天文,見太白臨於雒城,先斬蜀將泠苞,已應凶兆矣。主公不可疑心,可急進兵。」(《三國演義》第六十三回 諸葛亮痛哭龐統 張翼德義釋嚴顏)
這裡面說的很清楚,諸葛亮知道有大將會死,或許並不知道是誰。因此提醒劉備。而龐統此時卻生出了妒嫉心,認為諸葛亮的說法是擔心自己搶功。這才是龐統之死的真實原因。
站在修煉的角度看問題,一個人心性提高了,或許就會改變命運。龐統假如說沒有妒忌心,或許就會躲過一劫。同樣是騎的盧馬,劉備卻能夠得救,大概就是這個原因。
我們生活中,遇到問題如果心性提高,有善念或許事情就會有好的結果。而惡念出來,或許就會遇到麻煩。天理眷顧好人。
龐統只是謀士,並不懂得天象。司馬懿和諸葛亮都是懂天象之人。這樣看來,龐統的能力與諸葛亮其實根本就不在一個檔次。諸葛亮絕對不會妒嫉龐統的。這就是他們二人心性上的差距。
諸葛亮能夠長久大業,是因為他的無私。龐統之死卻是源於他的妒嫉。
《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才是真正的大義之人。如果我們站在「義」的焦點看問題,就會發現龐統的出現是為諸葛亮做陪襯的。
當然我們今天的人(特別是大法弟子),看問題要明白其中的真實目地,不要重蹈龐統的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