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25年10月05日】
以前曾與家人感慨:倘非在大法中修煉,倘非是正法救人所需,我必是深山、小廟、孤僧或不入世間、飄忽不定的道人。一切的樂趣,都在無邊的孤寂之中。「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除了拂塵與念珠,早不知筆墨為何物了。孤獨,是最和諧的相處;寂靜,乃最悅耳之妙音。
行走於熙熙攘攘的紅塵中,二十多載的修煉路上,亦很安於享受寂寞、孤獨時的那份寧靜、淡泊。那時的自己——卸去面具時的真我,遠離了追名逐利的世界,渾然忘卻了塵世的喧囂。那時的自己,簡單而純粹,能看清生命一切的偽裝與負重。
修煉中悟到,而所有的後天形成的我,是指那些不符合法,卻還在自己身上起著作用的那些感受、反應與想法。這些東西,隨著我們的修煉提高,在漸漸的散去、淡化,但殘存部分還能使修煉者被常人式的喜怒哀樂帶動,甚至還在掙扎著,往我們的頭腦中反映著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還想在人中享受著什麼。強烈時,甚至揪心揪肺,欲罷不能,仿佛癮好,不能自拔。
畢竟,它是從出生以後,用各種後天的觀念形成的我,這個「我」,時常讓自己迷戀、魂牽夢繞,且能隨時牽動自己的喜怒哀樂,這個「我」,曾在人世間的舞台上盡情綻放光華。
我們不熟悉真我,看不清真我,是因為真我被厚厚的後天形成的我包裹了,而修煉就是揮拳自擊,錘爆後天形成的我。隨著後天形成的我的沉渣、殘片漸漸散去,本真之我便越來越眉目清晰的顯現了。揮拳需主動,力道是真心。修煉實質上也是在師尊的幫助下自救的過程。
所以,修煉太嚴肅,修煉不輕鬆,修煉要勞其筋骨,還要苦其心志,修煉是改變生命的根本,解決生命問題的根本。面對佛與人,需要我們做出抉擇,那是生命永久的抉擇,而且這樣的機會、機緣只在轉瞬之間,稍縱即逝。於是,修煉中,會常常面對敢不敢放棄那些人中難以割捨的東西,敢不敢丟掉那些人生中已有的所謂「成功經驗」,敢不敢捨去那些人造的光環,敢不敢牙一咬,心一橫......
而身為修煉人,為甚麼有時會把師尊和法賦予的神聖使命與人中的社會角色混淆,從而在證實法的項目中、修煉群體中竭力去追求自身「價值感」的實現呢?
我覺得,人中的「價值感」或曰「存在感」,應該是求名的心在起作用。大法的修煉者是在主動同化法,表面而言,「同化」就是「使......與......相同」的意思,修煉的過程就是同化法的過程,就是使自己逐漸成為法的一部分的過程,是溶於法的過程,所以師尊稱我們「大法粒子」。
個人所悟,我們符合法的那部分在世間的展現,就是法的某一層在世間的展現,是法的一種有形化。我們來源不同、根基不同、歷史上發的願不同、歷史過程中的造化不同,我們在世間表現出的生命特點也不同。如果有什麼能力優於周圍的人、周圍的同修,那也是師父給的,是為了此時證實法、救眾生的,不但沒啥好顯擺的,而且做不好還不行呢。
師尊在《致歐洲斯德哥爾摩法會》中說:「世上的一切都是為正法開創的,大法弟子就是當今的風流人物,從古到今各界眾生都在期盼。收救你們要度的眾生吧。正念正行,解體一切障礙,廣傳真相,神在人中。」
我們目前做的證實法的每件事,既非出於愛好,也非出於「價值感」,而是使命使然,那是此生來世的唯一目地。除此,非正途。如果時時記得,哪裡還有心思去炫耀什麼!不過是因為在迷中修,身上覆了太多的觀念,皆是塵垢,一時間尚未清理乾淨而已。前路不知遠近,實修而已。
神路漫漫,撣盡風塵時,修者,終將回歸彼岸,回歸到生命最初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