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25年10月13日】
(一)
前兩天,在集市和賣土豆老漢聊起農村生活狀況。此前,我一直以為農村真的富了,就像電視上說的那樣。我還在慨嘆城裡的艱難,很多普通人還在算計著花一個月兩三千元的窘迫,直羨慕農村的不愁吃喝,賣點什麼,手裡還有餘錢,實際遠非所想。
「一家不知一家呀!」土豆老漢嘆口氣,「我這輩子靠那三畝五畝地還能將就活!年青人就難啦,現在花銷多大呀?」「兒子城裡買婚樓,十萬養老錢全拿出去,這還得幫著攢呢。」說這話時,老人神情憂鬱,「難就難在孩子上,就說現在年輕人,一個月三四千,刨去吃,哪還剩錢,不幫一把,房貸怎麼還?還要結婚……」
其實,城裡有多少老人為了孩子,退了休,還要再找份差事掙點兒,不夠花啊!你說哪不要錢?撒泡尿都花錢……老漢說:「苦還不都是為了孩子,現在的老人誰不在拼?」城裡鄉下,在哪都不容易啊!房子、結婚、上學,每個人心裡都壓著一塊大石頭,老人難,年輕人也難。這年月,兜裡沒有負債就是好生活了。
(二)
在早市買菜,要收攤了,一個賣黃瓜的婦女,看樣子六十左右,向我打聽小區裡有沒有用保姆的。她說秋收忙完了,想找個活兒。
原來兒子在城裡買了樓,湊合了三十萬首付,房貸二十五年。為還房貸,兒子兼職打兩份工,一天干十二三個小時,有時吃一兩頓飯,心疼啊!
婦女說,村裡像她這樣在城裡買樓的有六七個,老人都在為孩子拼。「你不干,房子首付都交不起,沒房子,誰給你媳婦啊?這不馬上就要交物業費取暖費了,哪不等那幾錢……」女人的話滿是辛酸。
首付,房貸,十幾小時的打工,老人幫襯……緊張,壓抑,窒息,一個個像上滿發條的鐘,一刻沒有休息。難怪有人稱時下的打工人為「牛馬」。
現在的農村年青人結婚得進城;中年人養家,那幾畝地支撐不了生活,也要打工進城;為了幫兒女看孩子,中老年也要進城。農村人沒有養老,只要能動,就得為孩子奮鬥。他們不在了呢?誰還能為他們的孩子抗大梁?那時的農村還是農村嗎?
(三)
在公園門口,碰到一位大姨,她戴著一頂黃色旅遊帽,穿一身藍色工作服,佝僂著身子,拎著玻璃絲袋子,開始我還以為她是公園環衛工呢。許是走累了,她坐到我旁邊的木椅子上,和我閒聊起來。
她從農村搬進城,沒有工作,老兩口一個月能開三百多塊錢,我說怎麼沒買養老保險?大姨說:「最初兩個孩子都用錢,一個念大學,一個讀高中,哪有錢啊?」靠著在城裡打工,才好不容易把兩個孩子供下來。老大念軍校,轉業後成家,沒用我們花錢。現在老二也打工,就剩他沒成家,我們也幫不上啦,自己努力吧,現在我也落了一身病,干不動了。
我說這點錢也不夠生活呀,「嗨!」大姨嘆口氣說,「我這過六十了,打工哪都不要,這不,撿點破爛混日子唄。」我問,一天能賣多少,大姨說:「也就十塊八塊的,現在撿的人也多,不好撿。」說話時,不時地用手捶打大腿,她說:「好在男人在小區當保安,一個月能開兩千多,要不日子真沒法過。」
中共一直在吹噓「繁榮盛世」,然而,我們看到卻是比比皆是的「盛世」牛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