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5年06月19日】
摘要
近代的科學研究方法以實證法為主,任何一種科學學說在得到承認前,必須先有實際的觀察證據。也因為如此,人們發展了各種儀器作為觀察各種現象的工具。例如:以顯微鏡觀察細胞,細菌,病毒,分子,原子等微觀現象,以望遠鏡觀測遙遠星球,銀河系天體,以聲納探測次聲波,超聲波,以碟型天線接收宇宙電波信號……等等。發展到了今日,已經有成千上萬種各類儀器,每一種特定儀器可觀察某種,或幾種特定的物理現象。
另一方面來看,由於人體的感官功能被認為是難以控制的,非客觀的系統,在近代科學中這類的觀察結果是被質疑的、不可信的,因此由人類感官所得的觀測結果是不會被採用於正式的研究成果的。有趣的是,近年來人體特異研究發現,某些人體所具備的本能、特異功能竟超出儀器探測的範疇,這實在值得人們深入研究,而不是一味的排斥為偽科學。
舉例來說:某些特異功能人士甚至可以用入定的方式觀察電子運動狀態。英國人利德比特(C. W. Leadbeater)與貝贊特(A. Besant)在1895年到1933年間,透過入定的方式,以心靈選定一種元素的原子,檢視原子內部。看到氫原子是個透明蛋形體,內含六個不斷旋轉小物體,每個小物體內還有三個更小的粒子。當時的科學家不相信他們的說法,因為當時認為氫原子內僅有電子與質子。直到1964年,科學家證實了夸克的存在,才使他們的入定觀察再度被重視。1980年英國劍橋大學的物理學家菲利普斯(S. M. Phillips)認為,他們看到的是氫分子,由兩個氫原子構成,透明蛋形體是氫分子的電子軌道。因為兩個氫原子共有兩個質子,而每個質子由三個夸克組成。夸克中的更小粒子為亞夸克粒子。
圖一是1895年由超能力者觀察到的亞夸克內的小粒子內部結構,圖上文字為「奇聞怪事錄 「書上說明。
以人類現今的發展趨勢來看,人們雖擁有日益發達的科學技術能力,人的體能與各種感官功能卻在逐年退化當中。如果我們假設特異功能為人類先天之本能,那麼也許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人類逐漸喪失先天能力,更加依賴人造工具,造成今日認為人體感官能力低落的狀況。世界上各民族的正教中,也有通過修煉方式而達到開發特異功能的記錄,因此正法修煉應為恢復人體本能之一條正確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