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台灣未來科學文化研討會論文摘要:由中國古代度量衡發展探索科學方向

陳建源


【正見網2005年06月20日】

中國古代度量衡是中華民族古老文明的基礎之一,在科學上的貢獻更占有重要的地位,舉凡工藝、數學、建築、化學……等,莫不與之息息相關。傳說中,女媧持“規”,鍊石補天,斷螯足立四極,創天地;伏羲持“矩”,畫八卦,通神明之德,解萬物之情。以規畫圓,以矩畫方;相同的規矩,能描繪一樣的方圓。故在綿長世代交替中,規矩決定宇宙之方圓,賦予人類權衡輕重之智慧,更是五千年文化中人類行為處世之準則。

規矩定四方,宇宙本有其制衡一切善與惡及好與壞之標準,無論度或量或衡都有其分寸拿捏,本文藉由此文乃是希望在此世風日下,道德標準下滑的社會中,能拾起維繫道德的標準約束自己,如果每個人都能有一把尺來衡量自己心性,找自己不足的地方而加以改正,同時保持一顆祥和的心,不與人斤斤計較,相信隨著道德的提升,對人類環境、科學及精神文明等一定會有長足的發展。

 

 


圖依次為古代度、量、衡量測工具

科技始終來自心性

中國古代在度量衡計量方面的貢獻是卓越的,在測量方式的精度也非常仔細,且很早就把音律聯繫起來,以黃鍾律管定長,運用了自然界物理量作為定音的規律,遂使度量衡有標準基量的依據,開啟了中國在物理、哲學、醫學及數學的進步。法國巴黎國際計量局的專家阿利─莫羅,在他的權威論述中說:“採用光的波長作為長度單位的問題,在紀元前2700年中國古代所制定的計量原器中早就有記載。”,英國著名科學史學家李約瑟就曾經高度讚揚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的偉大成就,可見當時的科技發展確實是令現今科學研究人員所嘖嘖稱奇的。

女媧持“規”,鍊石補天;伏羲持“矩”,畫八卦,通神明之德,將“規”“矩”二字的文化內涵傳給人類,而宇宙本有其制衡一切善與惡及好與壞之標準,無論度或量或衡都有其分寸與拿捏。古人“天人合一”的宇宙觀,也說明人應該自然而然符合宇宙的法理,故其行為準則也應該有其尺寸標準的,推而廣之,人類的道德倫理觀念遂孕育而生,有了文化約束及道德的提升後,人們相信“善惡終有報”,於是時時做好事,恪守“仁義禮智信”為道德的規範,在真誠、善良及包容的前提下,科技的進步一定有長遠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尚書今注今釋,屈萬裡主編,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82, 頁11.
2. 量測資訊網,http://www.measuring.org.tw/
3. 大紀元系列社論,“九評共產黨”,2004年11月
4.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http://www.nstm.gov.tw/
5. 利末記第十九章第三十五,六句。引用版本為聖經公會在香港印發之中文版聖經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