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5年07月17日】
編者按:潮起潮落,歲月記載著歷史的滄桑。雖然我們已經習慣了現行教科書講述的歷史,然而,考古學的新發現陸續推出,帶來了許多無法解釋的現象。這使我們不得不放開眼界,去重新審視人類的歷史究竟是什麼樣子的...
文藝復興的繁榮
許多人都了解歐洲歷史上的文藝復興,知道達文西、莎士比亞等傑出的文藝巨匠。在那一階段,繪畫、雕塑、建築、文學、音樂、舞蹈等多方面都有空前的發展,堪稱近代歐洲史上文藝的鼎盛時期。[1]
不少人也都存在著一個疑惑:文藝復興,英語是Renaissance, 本義是「再生」 (rebirth)。從中文字面的意思來看,也是指在「文藝」領域的「重新興盛」。興盛就是興盛,為什麼會稱作「復興」呢?
據大不列顛百科全書(Encyclopedia Britannica)介紹,文藝復興是指歐洲中世紀以後湧現出的對傳統的認知和價值觀的發展。其中也包括該時期天文學、商業、航海、和社會等多個方面的繁榮。不少人以為文藝復興只不過就是歐洲經歷了中世紀之後文藝領域的繁榮。而一般認為中世紀是從約西元5世紀伴隨著羅馬文明的衰敗而開始的。所以,往往認為那只不過就是歐洲在經歷了長時間的文化倒退與停滯後的重新興盛。
事實並不是這麼簡單。
有相當多的歷史資料表明,文藝復興的繁榮不是當人們憑空創造出來的,而是借鑑了許多遠古時代的文化遺蹟。[2] 比如,一般認為文藝復興是從義大利開始的。而在文藝復興初期,義大利的建築學家Brunelleschi和雕刻家Donatello曾專程去羅馬學習古代的建築和雕刻藝術。從室內裝飾上,史前文明的遺蹟也可見一斑。歐洲的家具與室內裝飾是以羅馬時代為基礎發展起來的;而羅馬時代的室內文化則源於古希臘。儘管考古學家在不斷努力,能夠能夠讓今天人們能夠了解的還是微乎其微。與古代傳說或零散的記載中所描述的輝煌的古代文明是遠不能相比的。
從文學創作上來看,文藝復興以前羅馬時代的文化受到美索布達米亞(Mesopotamia)文化的影響,但是與古希臘文明幾乎沒有什麼關係。而很多文藝復興的作品則是繼承了古希臘的文化。相比之下,在古希臘時代,主要的文學作品形式如史詩、悲劇、喜劇、抒情詩、諷刺作品、歷史、傳記、散文敘事詩,應有盡有。這些從荷馬時代的作品中就可見一斑。[3]
荷馬留下了《伊裡亞德》(Iliad)和《奧德塞》(Odessey)兩部史詩。特洛伊城因荷馬的史詩而出名,特洛伊戰爭是指希臘和特洛伊之間的10年大戰。儘管希羅多得(古希臘史家)、修西迪底斯(古希臘史家)認為敵對雙方的戰事都是歷史上的真實事件,但後人則常常當成傳說。而德國考古學家海因裡希施裡曼則認為,神話並非都是虛幻的世界,其中包含了某種歷史的真實性。他以荷馬史詩中所隱含的模糊暗示為唯一線索,在各國尋找傳說中的特洛伊城,終於發現了它的廢墟。
古希臘文明
到底什麼時候存在古希臘文明呢?人們現在普遍認識的希臘是約公元前5世紀(大約相當於中國歷史上的春秋後期)。雅典是當時希臘的藝術文化中心。很多人認為那時就是希臘文化的高峰時期。其實未必就是。考古學家發現,希臘文化比那時更早。至少在公元前19至16世紀時已經有了文化。而且從語言上看與生活在印度的白人有關。荷馬(Homer)生活在公元前9世紀到8世紀。根據荷馬的記載,當地人後來才與愛琴人(Aegean)融合。[4,5] 所以真正的古希臘的文化應該比這個時期更久遠。也許我們現在只能從荷馬及柏拉圖的作品中略知一二。那麼到底是什麼時候呢?
從古老的文字資料中,我們可以看到古希臘曾經存在過輝煌的文明,但其工藝品很少有留存下來。歐洲古老的藝術品中僅留存下來的有象牙、骨頭、和牛角。很多是在法國南部發現的。藝術品中有人物、動物,許多都有很高的水平。[4] 有必要指出的是,許多這些遺蹟都是很古老的。比如有的是被稱作存在於11,000 到17,000年前的麥格德林時期(Magdalenian)。
西方的史前文明
除了古希臘文明之外,西方還有許多史前文明。現略舉兩例:亞特蘭蒂斯和金字塔。
柏拉圖(Plato)生活在公元前4至3世紀,曾留有二本對話錄《克裡特雅斯》和《提邁尤斯》。在《提邁尤斯》,柏拉圖有這樣的話:在「海格力斯的砥柱海峽」對面,有一個很大的島,從那裡你們可以去其它的島嶼,那些島嶼的對面,就是海洋包圍著的一整塊陸地,這就是「亞特蘭蒂斯」王國。當時亞特蘭蒂斯正要與雅典展開一場大戰,沒想到亞特蘭蒂斯卻突然遭遇到地震和水災,不到一天一夜就完全沒入海底,超高度文明的大國一夕間消失。另一本對話錄《克裡特雅斯》(Critias)中的一節,記錄著由柏拉圖的表弟克裡特雅斯所敘述的亞特蘭蒂斯的故事。克裡特雅斯是蘇格拉底的門生,他曾在對話中三次強調亞特蘭蒂斯的真實性。故事是來自克裡特雅斯的曾祖父卓彼的口述,而卓彼則是從一位希臘詩人索倫(Solon,約西元前六三九─五五九年)那兒聽到的。索倫是古希臘七聖人中最睿智的,他在一次游埃及時,從埃及老祭師處聽到亞特蘭蒂斯之說。對話錄中的記載大致如下:在地中海西方遙遠的大西洋上,有一個以驚異文明自誇的巨大大陸。大陸上出產無數的黃金與白銀;所有宮殿都由黃金牆根及白銀牆壁的圍牆所圍繞。宮內牆壁也鑲滿黃金,金碧輝煌。在那裡,文明的發展程度令人難以想像。有設備完善的港埠及船隻,還有能夠載人飛翔的物體。它的勢力不只局限於歐洲,還遠及非洲大陸……在一次大地震之後,使它沉落海底,它的文明亦隨之在人們的記憶中消失。
亞特蘭蒂斯王國沉沒的時間,根據柏拉圖的說法推算,大約是11,150年前。柏拉圖曾多次說,亞特蘭蒂斯王國的情況是歷代口頭流傳下來的,絕非是他自己的虛構。據說柏拉圖為此還親自去埃及請教當時有聲望的僧侶。柏拉圖的教師蘇格拉底在談到亞特蘭蒂斯王國時也曾說過:「好就好在它是事實,這要比虛構的故事強得多。」
如果柏拉圖所說的確有其事,那麼早在11,000年前,人類就已經創造了文明。
迄今可見的大型的史前人類文明遺蹟,埃及的金字塔、墨西哥古瑪雅人的金字塔、玻利 維亞的帝華納科古城遺址、秘魯薩克塞華曼(Sacsayhuaman)城堡也許是傑出的代表了。這些巨石建築體現了一個天文、建築、冶金等技術超過現代人的文明。
據史料記載:古埃及人聲稱基沙金字塔與他們無關。過去人們不能理解,就把這豐功偉績給了古埃及人。現在學者認識到:僅埃及基沙三座金字塔的石料重量,已經超過了倫敦所有建築重量的總和,古埃及十萬工人在二十年內搬運它們根本不可能,何況還要切削得不差分毫、更要精確的建造--沒有一絲失誤的痕跡?
這些建築用的巨石切削極為平滑整齊,重量都在幾噸、十幾噸,甚至上百噸、幾百噸。 如埃及大金字塔中的王殿石棺,是一整塊花崗岩雕鑿成的,當時所使用的鑽具比今天鑽石頭的電鑽要快500倍。巨石之間堆砌得極為緊密,連最薄的刀片都插不進去。帝華納科遺址的新發現揭示了這些建造技法的高超之處:他們把相鄰的巨石之間鑿出凹槽,倒入熔化的金屬,金屬凝固後,就把相鄰的巨石牢牢地連在一起了。這需要一個移動自如的冶金車間,一次能熔化好幾加侖的金屬,隨著巨石向高處堆砌,冶金車間自如上升,下邊的石塊上沒有留下任何壓劃的痕跡,可見冶金車間多麼輕便!這些技術在今天都無法做到。
埃及基沙三個金字塔正對著獵戶星座帶紋的三星,帝華納科的神廟的正門和牆角,精確地定位了春天、夏天、冬天第一天太陽升起的位置。所有建築和方位和天體保持高度一致,表明他們掌握了精密的天文學技術。如何把那樣重的巨石擺放得那麼整齊、方向極為精確,是今天的建築師無法想像的。
它們充分展示了一個高度發達的文明曾經在地球存在過,在地球許多地方留下了他們風格的巨石建築。
結語
除此之外,也發現了許多遠古時期的文明。儘管從文字作品看,幾乎沒有留傳下來什麼:有些是沒有記載下來;記載下來的也由於火災、戰亂、或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散失。在西方的古代文明中,人們現在知道的較早的是古代巴比倫和古埃及。古代巴比倫的泥版上記載了已知最早的法典,和兩部充滿神秘色彩的史詩。而古埃及遺留下來的一些紙草卷(papyrus rolls)記載則讓人了解發達的古代文明。這些都對後來的文明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從另一方面說,這些遠古文明(也包括瑪雅文明等)充滿直覺的預言、神話,及在社會、文化、和藝術上的高水平造詣顯然與後來湧現起的文明中間存在著一個斷層。尤其許多方面(比如金字塔之迷等)是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才能認識到古文明的高超之處。這也都說明是在史前文明幾乎消失殆盡之後,人類又經過漫長的時間漸漸地建立起了新的文明。
按理說,文明的發展應該是從簡單到複雜。而上述的種種發現和記載無疑說明存在著發達的史前文明。這一點體現在科學發展上,也體現在文化藝術上。
「西方藝術在過去的幾次文明中,人都是以學術方式重新成熟起來,走回上一期文明的路。但是上一期文明被毀掉之後,會出現基本功的不成熟時期。大家從西方的美術作品中是可以看得到的,比如文藝復興以前的作品和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文藝復興時期以後的作品,和近代的東西,這麼一個過程。文藝復興以前,總體來看,作品的藝術水平是很不成熟的,構圖、結構、比例、色彩等,大家都看到了,覺得很不成熟。不管是繪畫與雕塑,都是不成熟的。可是人們又在西方出土文物中挖出來一些個上期文明的東西,有一些神像,也有上一期古希臘文明中的其它雕塑作品,都是非常成熟完美的作品。因為有這些古文明的基礎在,西方藝術很快的又走向了成熟。因為有先前的東西可以學習、比較,所以成熟得很快……」[5]
遠古的發達的文明為什麼毀滅了呢?有許多種原因。比如工業發展所帶來的污染,以及對自然資源的浪費。這些不可逆轉的因素,可能會導致人類的毀滅。還有一種可能性,就是科技的高度發達,如果不伴隨著人類道德的提升,則可能把人類推向很危險的境地。關於史前文明為何消失,如何消失,請看後續文章。
參考資料
1.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Online
2. http://history.evansville.net/renaissa.html#Artists
3. http://www.zhengjian.org/zj/articles/2003/4/21/21300.html
4. http://www.zhengjian.org/zj/articles/2003/1/28/20211.html
5. http://www.falundafa.org/book/chigb/jw_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