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欣賞: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文思格


【正見網2005年09月04日】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遼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鐵,驕兒惡臥踏裡裂。
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作者簡介】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唐代最有名的大詩人之一,與李白合稱「李杜」。他的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最擅長古體詩和律詩。

【字句淺釋】

解題:公元761年春天,杜甫求助於親友,在成都浣花溪邊蓋起了一座茅屋,終於有了個棲身之處。誰知八月秋風破屋、床頭雨腳如麻。在徹夜難眠、感慨萬千之餘,詩人寫下了這首感人的千古名篇。郊:野外。遼(音眷):纏繞,牽掛。塘:方水池。坳(音凹):窪下的地方。俄頃:一會兒。漠漠:密布的樣子。衾:被子。惡臥:睡不安穩、睡相不好。如麻:紛亂的樣子。喪亂:指安史之亂。庇:遮蔽,此指庇護。突兀:高聳特出的樣子。

【全詩串講】

八月秋深季節狂風憤怒吼叫,捲走了我茅屋頂上三重茅草。
茅草飛過江散落在野地荒郊,飛得高的纏掛在樹木的枝梢,
向下飄轉的落入池塘和窪坳。
南邊村裡一群兒童欺負我年老沒力氣,竟然忍心當著我的面做盜賊。
他們公然抱著茅草進竹林去,我唇焦口燥想喊也無能為力,
回家靠著拐杖獨自一人嘆息。
一會兒風停了雲象墨的顏色,密布在天空就使得天昏地黑。
布被子多年來冷得就像鋼鐵,寶貝兒子睡不安穩把它蹬裂。
屋子漏雨床頭附近沒塊乾地,雨水紛亂傾泄下來長流不絕。
自從安史之亂我就睡眠不好,漫漫長夜滿屋濕漏如何得了!
如何能得到寬廣大廈千萬間,多多庇護普天下受凍之人讓他們喜歡,
在風雨之中安然不動穩如山!
啊呀!何時能看到面前高聳起這些高房大屋,即使我個人房子破了凍死也心滿意足!

【言外之意】

才住了幾個月的新茅草房,眼睜睜的看到呼嘯的秋風把房頂的茅草一層一層的卷了起來,但又不落在住家的附近,而是乘風飛過江去,然後象下雨一樣,呼啦啦的分散灑落下來。飛得高的纏掛在樹梢上弄不下來;飛得低的掉到池塘裡或窪地稀泥上,也拾不回來了。在荒地上那些本來可以收拾起來重新蓋到房頂上去,可是南邊村子裡湧出來一夥小孩子,當著詩人的面就抱著茅草鑽進竹林裡去了。腰腿無力追不了,口乾舌燥喊不了,詩人只好慢步挪回家來,倚靠著手中的拄杖獨自傷心嘆息。這裡雖未明言,但已經暗示了世風澆薄、人情似紙的世態了。當然,詩人不是真的把小孩子當「盜賊」來對待。冒著那樣的大風,抱一小把不值錢的茅草跑回家去,那不都是非常窮困的家裡出來的小孩子嗎?真正的「盜賊」是不會來撿這些東西的。但詩人這樣說卻反襯出自己貧困的程度:這些不值錢的茅草對詩人來說卻是可貴的家產,以至於兒童撿去了都感覺他們是當面做「盜賊」!

屋破的痛苦還沒緩解,雨漏的慘況又跟上來。真是屋破又遭連夜雨!風一停就烏雲滿天,象墨一樣黑的烏雲,弄得天昏地暗的。房頂缺草了,雨就亂紛紛的直接泄進屋裡來;布被子不暖和,小兒子夜裡就睡不安穩,亂動亂拱,終於把被子也蹬破了;現在加上屋裡到處雨濕,床頭特別是沒一點乾地方,就更是陰冷淒涼了。自安史之亂後所經的種種痛苦和憂國憂民,本來就使詩人長期失眠,現在的景況就更讓人徹夜難眠了。淒風苦雨中坐盼天明,寒夜就顯得越是漫長!

雖然身在這種老弱無力、窮困無助、悽苦難言和焦慮不眠的苦境中,詩人卻沒有隻想到自己,而是由己及人,想到了千千萬萬和自己一樣的「天下寒士」,希望自己能為他們找到千萬間廣廈,使他們能免於遭受自己目前這樣的苦況,乃至於自己一個人凍死也在所不惜,充分表現了詩人博大的仁愛胸懷和高尚的人格。正是這種可貴的思想,使得詩人對自己苦境的描寫具有了更為深厚寬廣的內涵,因為那不僅是詩人自己的傾訴,而且也是為千萬同樣處境的寒士們的代言。正是這種憂國憂民、能為他人著想的崇高品質,使得詩人的許多詩篇得以千古流傳。與其說詩人創造了好的詩篇,不如說善念造就了好的詩人!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詩詞曲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