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5年12月07日】
2003年渭河的洪水
2003年8月下旬,渭河流域遭遇歷史罕見特大洪災。這次洪災造成慘重損失:洪水淹沒了102萬畝農田和55個村莊,致使渭南東部250平方公裡的大地淪為一片汪洋。56萬人受災,在災情最重的三門峽庫區的華縣和華陰市,有13萬人無家可歸,直接經濟損失超過20 億元。這是渭河流域50多年來最為嚴重的洪水災害。
面對嚴重的災情後果,很多水利專家指出:這是典型的「小水釀大災」。
據有關資料顯示,1954年8月,渭河發生了特大洪災,當時渭河華縣段的流量為每秒7760立方米,水位為338米。而2003年的洪水災害,流量最大時不過每秒3750立方米,水位卻達到342.76米。據華縣縣誌記載,渭河每隔三五年流量達到每秒4000立方米都是正常的,而2003年的小流量卻造成如此大的災害,這說明高水位是造成災害的主要原因。
據測算,渭河1噸洪水中,含沙量竟有486公斤!渭河已變成名副其實的泥河。所有這些,致使潼關高程居高不下,造成渭河河床淤積抬升、南山支流倒灌;而三門峽水庫高水位運行則是造成潼關高程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
渭河是陝西省的第一大河,這裡聚集了陝西省64%的人口、56%的耕地、72%的灌溉面積和82%的工業總產值和81%的生產總值。從三門峽大壩建成開始,就對渭河河口地區造成重大生態破壞。泥沙淤積河口,黃河河水倒灌,致使河床抬高,兩岸農田鹽鹼化,洪水肆虐。一直為害至今。
三門峽水壩
在《九評共產黨》中說,「共產黨組織本身並不從事生產和發明創造,一旦取得政權,便附著在國家人民身上,操縱和控制人民,控制著社會的最小單位以保護權力不致喪失,同時壟斷著社會財富的最初來源,以吸取社會財富資源。」
1949年,共產黨建政開始,就以它「反自然、反天、反地、反人」的本性開始了它對中華民族的控制。在對中華民族賴以生存的天地山河中,它首先向中華民族的血脈黃河下手了。
黃河從潼關附近折向東流,進入豫西峽谷。三門峽就在豫西峽谷的中間,是黃河最險峻的峽谷河道之一,兩岸陡峭,相距僅二百五十公尺。大禹治水疏浚河道時,「斧劈三門」,形成峽口河上的兩座大石島,北名神門島,南名鬼門島。兩島把河水分成三股,像為黃河開了三座大門,從北而南稱為人門、神門和鬼門,三門峽因此得名。三門中神門最深,鬼門最險,人門最淺。令人難於置信的劈斷岩壁上刻著後人對大禹的敬佩:「峭壁雄流,鬼斧神工」。不過一裡開外,又見巨石傲立於河中。這就是 「中流砥柱」:古籍中所載大禹「鑿龍門,劈砥柱」,說的就是它。千百年來,浪擊巨石,巍然不動。中流砥柱成了中華民族性格的象徵。
黃河過了三門峽後,河道變的寬闊、平坦、徑直。三門峽的陡峭象似黃河的咽喉。上承(扼)黃河之水中華文明之源,下滋(制)千百萬民眾性命與生活。
三門峽的特殊地理位置成了中共的首選。三門峽水壩是中共1949年以來最早建設的大型水壩之一。1957年4月開工,1960年6月大壩澆築到340米高程,水庫開始蓄水。1960年11月至1961年6月壩前最高水位曾達332.58米,回水超過潼關,庫區淤積泥沙15.3億噸,潼關段渭河河床平均抬高了 4.3米。1961年10月下旬,當水庫水位到332.5米時,渭河口形成「欄門沙」,華縣水位達337.84米,比水庫水位高出5.34米,使渭河下游兩岸及黃河朝邑灘區5000人受到洪水包圍,25萬畝良田淹沒。
三門峽大型水壩抬高了渭河河床,下游段形成懸河,造成了土地鹽鹼化和洪水災害的無窮後果。
「在這自蓄水以來一年半的時間裡,十五億噸泥沙全部鋪在了從三門峽到潼關的河道裡,把潼關河床抬高了4.5米。從秦嶺下來的清清的渭河(讀者一定知道「涇渭分明」這個成語)本來流得好好的,此時已是「來水宣瀉不 暢」,弄得從無水患的渭河兩岸也不得不修起了防洪堤。地下水無法排泄,田地浸沒,老百姓只見自己的土地年年減產,不知原因何在――他們的土地實則因為水庫蓄水已鹽鹼化,甚至沼澤化。最瞞不住的事實是,由於泥沙淤積向上游延伸,「翹尾巴」已威脅到以西安為中心的工業基地。」 (戴睛《忍對黃河哭禹功》)
黃河下游的生態
黃河中的泥沙主要來自黃土高原,黃土含有氮、磷、鉀等多種農作物生長所必須的成分,引黃河或其支流的水灌溉, 能收到肥沃農田的效果。漢代留下的民謠:「田於何所?池陽、谷口。鄭國在前,白渠起後。舉裴為雲,決渠為雨。涇水一石,其泥數鬥。且溉且糞,長我禾黍。 衣食京師,億萬之口。」(漢書卷二十九・溝洫志第九;「鄭國」指秦時修建的鄭國渠,白渠是漢武帝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修,故稱鄭國在前。裴,開渠使用的一種工具。)
在三門峽水壩及後續的一系列水壩建成後,黃河下游的生態發生了不可逆轉的惡化。
1956年5月,水利專家黃萬裡提出自己的意見,「三門峽築壩後,下游的洪水危害將移到上游,出庫清水將危害下游堤防。」五十年後今天的現實證明了專家的擔憂。
黃河下遊河道由於黃河水量聚減,沖沙能力大降,泥沙淤積河道,河床逐漸抬高,形成了舉世罕見的懸河。
黃河進入下游後,河道陡然變寬,河道面積達 4200 多平方公裡,其中 84% 是灘地,灘地之間下陷部分是過水河槽。來水正常年份,黃河攜帶的泥沙 30% 淤在槽裡,70% 淤在灘上,河道狀況為「灘高槽低」。可近十多年來,黃河來水偏枯,90% 的泥沙淤在河槽裡,遠離河槽的灘面因水沙交換作用不強,淤積厚度減少,出現河道內「槽高灘低」,灘地又高於堤外地面的「二級懸河」局面。目前,黃河下遊河段已全部為「二級懸河」,較為嚴重的「高懸」河段達 300 多公裡。
在「二級懸河」的條件下,一旦發生較大洪水,將造成重大河勢變化,黃河主流有可能橫走、斜走,甚至出現滾河,黃河主流將直衝大堤,增大了「衝決」和「潰決」的危險。
黃河水土保持日益惡化,下遊河水已所剩無幾。從1972年黃河開始斷流,20世紀90年代已每年斷流平均100多天,1997年達222天。僅一九七二年到一九九八年的二十七年中,就有二十一個年份出現斷流現象。這不僅引發了河道萎縮、水生物減少、濕地減少等問題,還直接導致黃河造陸功能衰退,海岸線蝕退加快。相關資料顯示,一九七六年至二000年,整個黃河三角洲蝕退面積近二百八十四平方公裡。
近幾年,黃河下游地區生態環境逐漸惡化,具體表現在水資源短缺、土壤板結、沙化嚴重、天然綠色帶的退化等方面,以山東省惠民縣為例,生態綠地正在年3%的速度遞減。近十年來,地下水以每年30厘米的速度迅速下降,昔日"}村村河塘採蓮藕的現象已不復存在。
黃河下游廣袤沃野,從根本上說,就是河水中的泥沙堆積出來的。黃河水中如無泥沙,也就不可能有肥沃的中原,華夏文明也無從產生。不僅是中華文明,巴比倫文明如無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裡斯河造成的三角洲,古埃及的文明如無尼羅河造成的三角洲;古印度文明如無恆河造成的三角洲,都無從產生。
在反宇宙的本性驅使下,中共從黃河三門峽-中華龍脈的咽喉開始,將黃河扼殺、斬斷。
「亂砍濫伐、堵河填海的結果,是中國自然生態的大破壞。至今,中國生態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海河、黃河斷流,淮河、長江的污染,把中華民族賴以生存的血脈徹底切斷,甘肅、青海、內蒙、新疆草原消失,滾滾黃沙撲向中原大地。
在周易八卦中,我們的先人以天為干,尊之為天道;以地為坤,奉之為坤德。
周易像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孔子注易:至哉坤元,萬物資生。
文言曰: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後得主而有常,含萬物而化光。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
顯然,以地母之坤德,尚且至柔、至靜、有常而承天,方可厚德載物,萬物資生。同時,提出了人類對幹道坤德之態度,即承天順地,尊重自然。
中共以戰天鬥地的姿態,對大地肆意搜刮掠奪,任行欺壓榨取,逆天地而行,最後必然受到天地以及自然規律的懲罰。」(【九評之四】評共產黨是反宇宙的力量)
黃河流到今天,已是滿目傷跡,河道乾枯。由黃河而興的中華民族文化在中共邪黨的統治下已經奄奄一息。中共用「假、惡、鬥」和無神論的黨文化取代了中國天人合一,尊天循地的傳統文化。中華民族的文明「仁者愛人」「厚德重義」已被中共邪黨的鬥爭哲學、流氓邏輯替代。五千年文明百孔千瘡,五千年山河潰毀一空,五千年古國何處尋覓?
黃河的今天向人們述說著中共對黃河的扼殺,對中華文明的破壞,對中華民族的罪行。
今天「天滅中共」的天象中已有600萬人退黨。中共對中華民族神傳的人文、地貌、道德的破壞將它自己送進了命運的末日。
參考資料
正見《黃河 懸河 懸劍》
正見《水壩與生態:三門峽水壩-渭河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