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歷史真貌─萬古天門開:法輪大法洪傳和正法時期(四十六)

(1992年──現在)


【正見網2006年02月12日】

天譴:2004年的天災和異象(之一)

中國大陸在持續了四年的災禍後,2004年的災禍仍未見減少的趨勢,反而愈加激烈和頻繁。中國大地年年出現了多種自然災害,乾旱、水災、地震、蝗災,等等,連往年不多見的沙塵暴、高溫、赤潮都以突顯、驟增、罕見的方式出現在中國的大地和海洋。連續五年的中國北方乾旱深深的重挫了中國的生態環境,對目前和今後中國的政治、經濟、人們生活產生著深遠的影響。

具體表現在:

天災一:地震

1月20日北京時間16時34分,河北灤縣發生了4.2級地震。北京地區有明顯震感。

2月25日4時21分,在青海省德令哈市西北(北緯37.7度,東經96.4度)發生5.0級地震。德令哈市懷頭他拉鎮震感強烈。

3月17日5時23分20.7秒 青海德令哈(北緯37.6,東經96.7) 再次發生5.2級地震。

3 月24日 9 時 53 分,在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東烏珠穆沁旗和西烏珠穆沁旗間(北緯 45.4 度,東經 118.2 度)發生 5.9 級地震。河北承德、遼寧朝陽、吉林白城等地有震感。

3月28日凌晨2點45分,在西藏班戈和青海之間發生芮氏5.8級地震,兩分鐘後,又發生6.3級地震。次日,即3月29日6時05分和6時27分,同一地區又發生兩次5.0級地震。

5月4日13時04分59.6秒 在青海德令哈(北緯37.5,東經96.7) 再次發生5.5級地震。同一天、同一地點,19時36分4.6秒又發生了5.1級地震。地震造成1059戶共4199 人受災;此外,白水河二級水電站的引水渠因為地震導致坍塌,造成堵塞而決口十多米。5月11日清晨7時27分28秒,在青海德令哈市差不多同一地區又發生5.9級地震。這次地震是最近7天內該地發生的第3次芮氏5級以上地震。

6月17日晨5時25分23秒,四川省宜賓市發生芮氏4.7級的地震,有較強震感。地點位於四川省宜賓和自貢的交界地段,北緯29.6度,東經104.38度。地震造成兩人受傷,震區部分房屋有掉瓦、開裂現象。

6月29日16時11分,青海崑崙山口西的治多發生芮氏五點三級地震,震中位於北緯35.8度,東經92.9度。

7月3 日,海南陵水東南海域發生2.5級地震;7月5日,該海域發生2.3級地震。7月9日凌晨01時26分,在陵水東南海域(北緯18.09,東經110.50),發生了3.3級地震。 7月9日早晨7時56分08秒,海南陵水近海發生4.2級有感地震。

7 月 12 日 7 時 08 分,西藏日喀則地區仲巴縣與阿裡地區之間(北緯 30.5 度,東經 83.4 度)發生 6.7 級地震。震中位於中國與尼泊爾邊境線以北約 100 公裡處,距仲巴縣城約 120 公裡,距日喀則市約 560 公裡,距拉薩市約 680 公裡。

8月10日雲南魯甸縣發生的5.6地震,使雲南省省會昆明以北的22個水庫受到破壞,總長約400公裡。有的大壩已經出現裂縫。中國官方報導說,水庫下游47,000多人受到威脅。震區範圍內的桃源水庫、昭陽水庫等中小水庫受損嚴重。這次大地震導致4人死亡,近600人受傷,其中重傷167人,還有125,000多人無家可歸。

8月24日,在西藏安多發生芮氏五點八級地震。

9月7日20時15分,甘肅定西市岷縣發生5.0級地震,定西市岷縣、安定區,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縣、臨潭縣、合作市等地普遍有震感。地震波及岷縣5個鄉鎮、約10 萬人,已經有9人受傷,其中2人傷勢較重,房屋損毀和牲畜傷亡。

10月19日雲南省保山市隆陽區發生5級地震。震中位於隆陽區漢莊鎮,距離市府所在地約 10 公裡,是人口較稠密、農業較發達的地區。隆陽區及昌甯、施甸、騰衝、龍陵等縣均有強烈震感,部分村社道路、通訊一度中斷。地震共造成12人受傷,其中重傷1人;房屋倒塌、受損2萬多間;部分校舍受損,20多所學校、1000多名學生停課。

10月26日10時11分35.0秒, 在西藏札達、普蘭間發生5.7 級地震。
同前幾年相比,如此頻繁的地震是非常罕見的。

天災二:洪澇災害和颱風

2004年,暴雨和颱風更是頻頻光顧中國大陸,造成了大範圍的洪澇災害。

6月,湖南省暴雨已造成13個市州、782.4萬人受災,因災死亡28人,失蹤27人;倒塌 房屋2.34萬間,損壞6.16萬間;農作物受災面積37.4萬公頃,絕收5.33萬公頃。

同月,山東連續遭受暴風雨和冰雹災害。這次災害有兩個明顯的特點:一是來勢迅猛,災害影響力強。災害發生突然,很短時間內大量降雨或猛降冰雹,雹粒大,密度高。災區暫態風力最大達10級以上,重災區直徑50厘米以上的大樹被攔腰折斷或連根拔起。二是受災面廣,很多地方重複性受災。全省有13個市、67個縣市區受災,幾乎覆蓋全省近半數縣市區,有的地方連續三次受災。

6月下旬,四川省遭遇到04年入汛以來面積最寬、雨量最大的一次降雨,全省大部分地區連遭暴雨襲擊,部分地區下了大暴雨。據初步統計,災害至少造成15人死亡,7人失蹤。6月5日13時50分左右,重慶市萬盛區萬東鎮福家溝社新華村發生山體垮塌事件,迄今已確認 15人死亡,3人受傷,6人失蹤。同時遭受暴雨襲擊的廣西,受災人口54.8萬人,倒塌房屋288間,農作物受災面積18743公頃。

6月雲南省建水縣縣城及周圍地區遭受特大暴雨襲擊,這場持續兩個小時的暴雨降雨量達到93毫米,使建水遭遇了百年不遇特大洪災。

從6月24日至25日,江蘇南京市連降暴雨,達到了大暴雨的雨量,造成該市部分路段大量積水。7月2日早晨,吉林長春市突降入夏以來首場大暴雨。暴雨過後,市區道路嚴重積水,給出行車輛和行人帶來不便。7月10日,北京突降雷暴雨狂風,給城市交通和市民生活造成嚴重影響。 7月12日晚雷雨狂風突襲上海,造成7人死亡,20多人受傷。其中普陀、嘉定交界處突然形成局地性龍捲風,造成較大災情。同日,杭州天空風雲突變,電閃雷鳴,狂風夾著暴雨而來。從7月12日開始,河北邢台市普降特大暴雨,市區大部分街道都被積水淹沒,個別路面由於雨水的浸泡出現塌陷,在不少路段,積水都漫過了道路中間的護欄。從7月12日開始,山東省的菏澤、濰坊等市普降大到暴雨。在濰坊,連續的降雨給城市和水庫瀉洪帶來相當的壓力。全市25座大中型水庫蓄水已達到9億立方,比去年同期高出4億立方,防汛形式非常嚴峻。7月12日正午時分,廣州市區突然下起傾盆大雨,造成交通嚴重堵塞,還有不少樹幹、看板被大風吹落後砸壞車輛。據廣東省氣象專家介紹,這種局地性強雷雨強度大、雨勢猛,來勢洶。

進入七7月以來,黑龍江省已經歷了兩次暴雨,全省平均降雨量為63毫米,其中佳木斯、牡丹江以及哈爾濱的局部地區降雨量超過100毫米,比常年偏多一到三倍。

7月11日,廣東省中西部和東北部市縣頻頻出現強降水和短時雷雨大風,造成多處積水,江河水位上漲。僅12日白天,廣東省的廉江、陽春、新興、佛岡、陽山、信宜、韶關等17個市縣出現局部暴雨,其中信宜的徑口、韶關大學和曲江3 個自動站錄得雨量超過100毫米。高州、陽春、清遠、珠海、仁化、東莞、惠州等30個市縣先後出現了8級左右的短時雷雨大風。

7月上中旬湖北遭遇今年以來最強暴雨襲擊,各地發生了暴雨、龍捲風、冰雹等災害,導致農作物受災、房屋倒塌、人員傷亡。

7月9日起,湖北省全省有大到暴雨,部分地區大暴雨,強降水帶主要位於鄂西南、江漢平原和鄂東一帶,部分地區風力達到十級,為今年以來最強暴雨過程。受此次強暴雨襲擊影響,湖北武漢市新洲、江夏、洪山等地發生了暴雨、龍捲風、冰雹災害,共1757人受災,其中2人被雷電擊身亡,農作物受災面積2700畝,絕收面積2340畝;倒塌房屋250間,居民住房94間,損壞房屋410間。鄂州市沙窩鄉遭大風冰雹襲擊近四十分鐘,該鄉11自然村受災,導致12人受傷。浠水縣10日晚突降暴雨,兩人遭雷擊身亡。枝江市數個鄉鎮遭遇歷史罕見雷雨大風及冰雹襲擊,7萬餘戶村民受災,0.7萬餘公頃早稻絕收。據當地氣象站統計,大風襲擊時,最大風力達九到十級,最高風速達每秒20米。降雨量在一小時內達75.9毫米,創該市有氣象記錄以來之最。

四川省和重慶市9月2日起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持續暴雨引發山洪,江河水位陡漲,多個縣市被淹。截止到9月7日上午8點,特大暴雨災害造成了四川省受災約650萬人,死亡56人,失蹤55人,重慶市受災人口約159萬人,死亡33人,失蹤33人。

除了暴雨造成的洪澇災害,2004年也是颱風肆虐的一年。

1956 年以來登陸中國大陸強度最大的颱風,即2004年第 14 號颱風「雲娜」於 8 月 12 日 20 時在浙江省溫嶺市石塘鎮登陸,登陸時中心氣壓 950 百帕,近中心的最大風力達12 級以上。「雲娜」過處,可謂滿目瘡痍。截至 16 日 12 時的統計,颱風「雲娜」已在浙江造成 164 人死亡,失蹤 24 人,受災人口達1299 萬人。在死亡的 164 人中,因房屋倒塌致死的人數為 109 人,占到了三分之二,因山洪暴發、泥石流致死的人數為 28 人,被風颳倒致死的人數為 9 人,遭洪水而死亡的人數為 12 人,因電桿吹倒或觸電致死的人數為 5 人,其他原因死亡的人數為 1 人。在此次颱風中,浙江全省共有 75 個縣(市、區)、765 個鄉(鎮)受災。

同時,「雲娜」波及的範圍廣、降雨量大。其中 10 級風圈達180 公裡,浙江東部沿海都受到颱風影響,並橫穿了整個浙江腹地。台州、溫州、寧波和紹興等地出現了暴雨和特大暴雨,大於50 毫米降雨量的面積達 5.35 萬平方公裡,大於 100 毫米降雨量的面積達 2.2 萬平方公裡。

颱風「雲娜」過後,2004年第十八號強颱風艾利,於8月25日下午4時30分在福建省福清市高山鎮登陸後,以每小時二十公裡的速度向偏西方向移動,橫掃莆田、崇武、晉江沿海。當天晚間21時30分艾利再度登陸福建省石獅市。受颱風影響,福建全省沿海普降大到暴雨,其中降雨量在50至100毫米的有27個縣(市、區);降雨量在100至200毫米的有11個縣(市、區);降雨量在200毫米以上的有3個縣(市、區)。截至26日的初步統計,福建全省4個區市、27個縣、254個鄉、2447000人受災;受淹城市3個,倒塌房屋8270多間,損壞水庫六座,損壞堤防190處。 福州國際機場被迫關閉,航班大面積延誤。由於艾利颱風在福建登陸,浙江溫州各地也普降暴雨,引發洪水,有10多個村莊的近2萬人被洪水圍困。

天災三:罕見電閃、雷暴、冰雹、大霧

據 《後漢書志第十五 五行三》,易讖曰:「凡雹者,過由人君惡聞其過,抑賢不揚,內與邪人通,取財利,蔽賢,施之,並當雨不雨,故反雹下也。」 京房占曰:「夏雨雹,天下兵大作。」

6月23日下午,北京部分郊區縣遭遇冰雹;6月24日凌晨,冰雹又襲擊了北京市區部分地區。雹子有二分錢硬幣至鵪鶉蛋大小。一場冰雹下了大約10分鐘。這種下在市區的現象比較少。千畝良田、果園遭受重創,損失慘重。同時,這一週北京的天氣十分反常。頻繁的雷陣雨天氣,影響區域小,雨量大,並且伴有雷、冰雹、暫態大風。市氣象台台長介紹,雷陣雨天氣持續時間這麼長,在北京歷史上並不多見。

7月13日,據中國新聞網路報導,繼7月10日北京突然遭遇罕見強雷暴雨侵襲,7月12日暴雨狂風突襲上海,造成曹安路某建築工地一座龍門塔吊倒塌,掀毀50餘幢農舍屋頂,造成一死二傷;長寧區新涇、閔行區華漕鎮、浦東陸家嘴地區、青浦區、普陀區都發生傷亡事故,共有6人死亡。

11月8日夜 11時25分,鄭州出現雷雨天氣,強烈的閃電把黑夜照得如同白晝,巨大的雷鳴聲把許多已經入睡的人驚醒,隨後大雨傾盆,短短三四個小時內市區降水量超過 30毫米。河南省三門峽、洛陽及黃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區先後出現了大致相同的天氣,焦作市部分地區還下了冰雹。

11月9日早上,北京出現罕見的雷暴天氣。當天早晨天黑如夜,路上汽車打開了燈光。北京中部和西南部下起一場雷雨,降雨量一般有1-5毫米,最大的降雨量達10毫米。不少市民都聽到了轟轟的雷聲。這場「連珠炮」似的「冬雷」的強度和密度都是罕見的,甚至超過了「夏雷」。據氣象專家介紹,根據觀測資料記錄,這次北京出現在立冬之後的雷暴天氣是1949年以來的第一次。報導說,罕見雷暴導致事故驟增。9日早上7時至9時,交管局指揮中心接到405起事故報警,比前一天同一時段增加了30%左右的事故量。

漢代著名易學專家京房說:「天冬雷,地必震。」還說:「這表明國家法度失常到已經侵害百姓。」又說:冬天打雷是因為春夏之季殺害了太多的無辜百姓所導致的,接下來的冬天必然會因為天氣溫暖而出現難於撲滅的病蟲之害。如果國家不悔罪,冬天將吹起暖風,結果招致來年春天出現瘟疫。

11月30日至12月3日,一場罕見的大霧籠罩了中國大部分地區,對正常社會生活造成相當干擾。這場中國入冬以來最大範圍的大霧出現在華北平原、遼寧西部地區、西南地區東部、江南大部、江淮大部和漢水流域,其中北京地區、河北中南部、山東中西部和河南中南部的能見度一度降至100到400米,個別地區甚至低於10米。氣象專家估算,那次大霧影響範圍約為21.7萬平方公裡。

繼11月30日至12月3日一場罕見的大霧籠罩半個中國後,12月9日晨大霧再次籠罩北京。 據報導,東六環、京瀋高速、京津塘高速、京石高速相繼於9日晚至10日□晨開始封閉,並造成京津塘高速路南五環附近路段大堵車。

12月10日凌晨,一場濃密的「混合霧」突襲上海。10日早晨,整個申城幾乎都籠罩在濃霧之中,基本只能看到前方兩三百米遠的路燈,再遠處的高層建築就完全淹入大霧中。離市區越遠,迷霧越濃。報導說,從凌晨起至早上八點,上海虹橋與浦東兩大機場都是白茫茫一片,能見度不足一百米,所有航班都無法正常起降,機場一度幾乎處於關閉狀態。

繼12月10日、11日罕見大霧籠罩上海後,12月13日早晨上海在1小時之內連發2次大霧警報,把警報級別提升至最高級別的黑色預警。寶山、閔行、嘉定3個上海近郊區出現了能見度在50米之內的大霧。其他北部、西部和南部的部分郊區大霧能見度都低於100米。在部分郊區出現了能見度低於50米的大霧。上海虹橋機場、郊區部分輪渡線和進出上海的高速公路的交通均受到大霧的嚴重影響。

此外,從11日到13日,包括省會鄭州在內的河南省中部、北部、東部、南部地區一直被濃霧籠罩,給上述地區的陸、空交通造成了重大影響。省氣象台12日夜10時30分發布了橙色大霧預警,13日6時又將級別進一步提高,發布了黃色預警。這是11月30日以來,河南省大部分地區今年入冬的第二場大霧。

而從12月12日21時起,2004年強度最大的一次濃霧開始瀰漫安徽省上空。13日8時大霧達到峰值,東南部地區能見度普遍小於100米,很多地方能見度不到50米。巢湖地區能見度一度降低至10米,幾乎成了「盲城」。12月12日,合肥市出現入冬以來的罕見大霧天氣,整個市區能見度只有20米。在大霧的影響下,13日上午,合肥駱崗機場能見度最低時只有50米,遠遠低於起飛標準,機場被迫關閉。這場罕見大霧給安徽省境內的公路、航運、航空造成的影響是入冬以來最嚴重的。

同在12日上午,一場大霧又將山東、南京、揚州、、重慶、長江江蘇南通段的大部分地區包裹在了一個白茫茫的世界裡。受濃霧影響,上述地區的交通受到了嚴重的影響。

天災四:瘟疫

2004年,各類瘟疫,包括瘧疾、禽流感、鼠疫等在中國大陸呈現蔓延趨勢。

據報導,中國從1999年以來,瘧疾有了抬頭的趨勢,發病率大幅度回升。主要流行區域集中在南北兩端。南部為雲南、海南。北部流行區域為江蘇北部、安徽中部、河南南部和湖北北部。2004年,在四川省發生了輸入性惡性瘧疾疫情,並造成2人死亡。8月,江蘇一男子死於惡性瘧疾。當年四川省報告的惡性瘧疾病例比去年同期上升了91.89%,並仍有擴散發生。而2004年1─7月江蘇省已報告瘧疾病例247例,專家估計,實際病例可能高於報告病例數。據稱,人如果染上惡性瘧疾,不及時救治的話,最快2-3天就被奪命。

至於禽流感和鼠疫的爆發和相關資料,由於中共當局一貫隱瞞欺騙,迄今為止仍不知道確切的感染數字。中國政府曾在2004年2月通報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在廣東的兩起禽流感。但根據來自民間的消息,上述瘟疫在大陸近些年蔓延速度很快,只是各地方官員以各種方法掩蓋,從而留下了巨大的隱患。

天災五:高溫和乾旱

持續幾年的高溫和乾旱,在2004年仍沒有消退的跡象。

北京剛剛賣入四月,就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邁入了夏季。4月16日,最高氣溫接近30攝氏度,市氣象台分析認為,目前的日均氣溫比往年提前了15天,相當於往年的5月初。氣溫提速是從4月6日開始的。6日最高氣溫還只有15.7攝氏度,7日就猛然躥到21.9攝氏度,並在8日達到29.1攝氏度,一舉打破了京城半個世紀以來同期最高溫紀錄,實為罕見。此後氣溫一直在20攝氏度以上的「高溫區」徘徊,日平均氣溫比往年高4度以上。自1999年來,北京的夏季年年高溫。2004年的高溫來得這麼早,還是罕見中的少見。

而進入6月後的北京,也是高溫酷曬,並伴隨著沙塵暴和雷雨冰雹的天氣。6月28日,北京地區還出現了一種相當奇怪的天氣現象:北京的天空從早到晚都是霧氣蒙蒙的。

進入6 月以來,除了北京,內蒙古東南部、吉林西部、西安等地的氣溫異常偏高,最高氣溫達 35 攝氏度以上。氣溫偏高導致蒸發量大,土壤更加無法滿足作物生長的水分需求。從6月19日開始,西安出現了連續十天日最高氣溫超過35攝氏度。而且繼嚴重的春旱後,旱情向南、向北、向東蔓延加劇。內蒙古有 40% 的地區發生了乾旱,其中 28% 的地區發生了重旱或特旱;吉林有 65% 的地區監測到乾旱,其中 62% 的地區達到重旱或特旱級別;遼寧有 85% 的地區出現乾旱;黑龍江有 33% 的地區監測到乾旱。

在南方的許多城市,入夏以來也是高溫難耐。

6月下旬,高溫酷暑天氣籠罩廣東全省。6月28日,廣州市五山觀測站測得36.4度的高溫,成為今年入夏以來廣州最高氣溫;6月30日,廣州市最高 氣溫又上升到38.9度;7月1日,再上走至39.1度。從6月28日開始,廣東各地高掛紅色高溫預警信號。廣東省氣象台在6月28日至7月3日期間,共發布紅色預警信號23次。如此高的氣溫,如此頻密地發布高溫預警信號,這在廣東氣象歷史上是沒有見過的。僅廣州,因高溫誘發其他疾病而死亡的達39人。

6月30日長沙的最高氣溫已達37七攝氏度,為今年入夏以來的最高氣溫。

繼6、7月暴雨、高溫的異常氣象後,進入8月中國天氣仍以此模式為主。8月初,中國江南大部以及廣東大部、廣西南部、重慶、四川盆地東部、湖北西部的部分地區、陝西南部的部分地區出現高溫天氣。江蘇、山東、安徽、河北等地的氣溫普遍在35至37攝氏度,浙江、福建、重慶的局部地區氣溫還達到了39到40攝氏度。而8月8 到9日,廣東也連續出現大範圍高溫炎熱天氣。

南方有「秋老虎」發威,北方持續的「桑拿天」則讓人們飽受潮濕悶熱之苦。內蒙古包頭、赤峰等地的氣溫一再躥升,有時日最高氣溫達到了少見的33度,再加上60%的濕度,悶熱潮濕的氣候讓習慣了草原清風的人們感到頗為不適。本該是避暑勝地的哈爾濱也出現了高溫籠罩的天氣。
大範圍的高溫也導致了大範圍嚴重的乾旱。

華南地區已連續3年遭受乾旱。 而54年一遇的大旱,2004秋起在華南地區肆虐。進入9月份,中國華南北部和西部、江南西部和北部、江淮大部的降水量一般只有50-100毫米,與歷史同期相比,偏少50%-80%,廣西、湖南兩地部分地區甚至減少80%-90%。

由於降雨量太少(降水量比往年少了兩三成),廣東省 11 月份 40個城市水源地水質優良率比上月下降了 5.2%,30 個飲用水源地水量緊缺。在一些地方更是出現連續數月無降雨的罕見情況。其結果是,大地乾裂,千萬畝待收的莊稼春華而不能秋實,江河流量和水庫蓄水量急劇減少。比如深圳、惠州等都遇到了嚴重缺水問題。此外,湖南、廣西旱情也十分嚴重。

江西省也發生嚴重旱情,導致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的面積「縮水」了六百多平方公裡。中國官方的消息指出,10月份江西全省平均雨量僅四毫米,與歷年同期相比,偏少了百分之九十五,雨量之少,為當地氣象記錄的第二低紀錄,僅次於1979年「滴雨未下」的紀錄。由於持續少雨,江西省普遍出現了輕度到中度乾旱,局部重旱。據統計,全省有六十多萬民眾和二十多萬隻大牲畜因此發生飲水困難。

江蘇發生44年來罕見旱情。9月份上旬到下旬,江蘇旱情比例從31.4% 猛增至 60%。而到了10月上旬,全省80%的地區都成為旱情地區,其中,南京、鹽城、興化、姜堰、鎮江、如皋、靖江、如東、金壇和常州 10 個地區出現了重度旱情,全省重旱比例由9月份的10% 左右上升到31.4%。

廣西遭遇嚴重秋旱。廣西遭遇嚴重秋旱,74 個縣(市、區)出現不同程度的旱情,140 余萬人發生飲水困難,農作物受旱面積超過 1000 萬畝。8、9 兩個月,廣西平均降雨量僅為 207 毫米,比歷年同期偏少45%,偏少程度居1951年以來同期的第五位。10月1日至14日,廣西平均降雨量僅有兩毫米。

不僅僅是南方,2004年上半年中國的東北地區及內蒙古也遭到了百年一遇的特大乾旱。而且,中國至1999年起,已是五年全國性旱災。同時,中國在近五十年來,進入了一個乾旱的年代。

天災六:沙塵暴和沙漠化

據中國官方報導,2004年中國沙塵天氣發生次數較2003年有所回升,與2002年持平,但強度偏弱。影響範圍最大的一次發生在3月9日至11日,涉及19個省份;強度最大的一次發生在3月26日至28日,波及北方11個省份。和去年同期相比,北方地區今年2月以來的沙塵天數明顯偏多,強度和影響都明顯大於去年。

報導說,根據監測,2004年1至4月份中國共發生沙塵天氣14次,2003年同期發生10次,2002年同期14次,2001年同期24次。今年1至3月份發生10次,4月份發生4次,與近年同期相比,4月份沙塵天氣發生次數與強度都明顯偏弱。

資料顯示,2004年1至4月份,中國發生影響範圍達到或超過5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大規模沙塵天氣4次,均發生在2至3月份。與近年同期相比,2003年發生3次,2002年發生5次,2001年發生10次。具體發生情況如下:

2月3日甘肅西部河西走廊金塔、酒泉、民勤先後出現揚沙天氣,高台、山丹、古浪出現浮塵天氣。到3日上午11時左右,民勤開始出現沙塵暴,直到晚上8點50分許才結束。這是今年以來甘肅省出現的第一場沙塵天氣,也是中國第一場沙塵天氣。據中國氣象局網路報導,受偏西大風影響,甘肅中部、內蒙古西部、寧夏北部和陝西北部出現了揚沙天氣。

2月12日下午寧夏東部的鹽池、陝西的定邊、靖邊地區以及內蒙古毛烏素沙漠出現了沙塵暴,另外內蒙古鄂爾多斯高原的沙塵區上有雲覆蓋。

2月23~24日,內蒙古中西部、甘肅、寧夏北部、山西北部又出現了第三次沙塵天氣過程,其中甘肅的河西地區和內蒙古中西部的局部地區出現了沙塵暴或強沙塵暴。

3月2、3、4、5日,正值中國「兩會」 期間,大陸北方接連天天昏天暗地。其中3月9日、10日,一場春季範圍最大,最嚴重的沙塵暴襲擊了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包括新疆、青海、甘肅、寧夏、內蒙古、河北、北京、天津及遼寧等省和地區。「兩會」於15日結束,15至18日,北方又接連幾天天昏地暗。

3月26日至3月28日在中國北方又出現沙塵天氣,影響範圍波及了11個省區的304個縣市。報導說,本次沙塵天氣起源於中國阿拉善高原西部,受影響面積約為120多萬平方公裡,受影響人口約為7000多萬人,受影響耕地面積640多萬公頃,園地面積130多萬公頃,草地面積6500多萬公頃。而3月27日這次的沙塵暴還襲擊了內蒙古錫林郭勒盟3月24日發生5.9級地震的震區。震區發生了「黑沙暴」 能見度不足10米。

3月29日中國北方再次發生沙塵氣象。受影響面積約為39萬平方公裡,受影響人口約為6000多萬。這是緊接著3月26日至3月28日嚴重沙塵氣象之後又一次面積大強度強的沙塵氣象。

6月入夏的京城,在多天高溫酷熱之後,6月14日傍晚六點突然又遇到了沙塵暴的襲擊,幾分鐘內能見度降至幾米。一般專家認為中國北方地區的沙塵天氣高峰階段一般發生在春季,因此這次的沙塵暴完全出乎意外。

7月12日晚,一場罕見沙塵暴襲擊甘肅酒泉、嘉峪關等地。晚9時20分許,沙塵暴襲擊了嘉峪關市,天空「烏雲」翻滾,街上行人紛紛逃離說,能見度降到了幾百米。在4個多小時內,沙塵暴席捲了包括甘肅酒泉、嘉峪關在內的16到18萬平方公裡的範圍。最大風力達8級,平均風力6級,所到處最低能見度200米。

此外,中國北方的沙漠化也日趨嚴重。據內蒙古自治區林業廳的統計表明,內蒙古科爾沁沙漠目前正以每年150米的速度在急劇逼近瀋陽城,相距僅100公裡。瀋陽每年有一萬五千畝土地被沙化。

中國土地荒漠化也十分嚴重。20世紀50至60年代,沙化土地每年擴展1560平方公裡;70至80年代,每年擴展2100平方公裡;到了90年代,每年擴展2460平方公裡。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歷史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