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生態惡化:珠江三角洲咸潮越來越頻繁、越來越早

周同 編輯


【正見網2006年02月24日】

據中國環境新聞報導,2 月 11 日,由於咸潮進犯廣東番禺水廠,使水廠水源處氯化物含量超標 10 倍。番禺水廠對華南碧桂園等地實行了晚間停止供水。

報導說,自2005年年底,特大咸潮影響珠海和中山等地,西江大涌口水閘檢測到每升高達 7500 毫克的含氯度,大大超過了 250 毫克/升的飲用水標準。根據廣東省水文局提供的情況,目前廣東省受咸潮影響的地段主要包括:珠江口門地段沿伶仃洋一帶的珠海、澳門、中山、東莞、廣州南部的番禺以及廣州東部。受咸潮影響最嚴重的是珠海、澳門。

咸潮是指當海洋大陸架高鹽水團隨潮汐漲潮流沿著河口的潮汐通道向上推進,鹽水擴散、鹹淡水混合造成上遊河道水體變咸,又稱咸潮上溯,鹽水入侵。

珠三角網河區咸潮上溯一般是從每年10月份開始,第二年3、4月份退出,具體影響時間的長短主要取決於汛期來臨的遲早。廣東省咸潮最為活躍的時間一般在每 年枯水期的12月到次年2月,每年1、2月份尤其是春節前後尤甚,每月又以初三、十八天文大潮前後咸潮最為肆虐。

然而,近年來,珠三角咸潮越來越頻繁、越來越早。咸潮打破「初三潮、十八水」的常規。2004年位於珠江入海口的珠海市還在汛期的9月中旬就出現了歷史罕見的最早的咸潮襲擊。此後,同年中山在10月初、東莞在10月下旬都分別受到了咸潮襲擊。

造成珠三角咸潮越來越頻繁、越來越早的原因據專家分析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最為主要的是廣東長年乾旱,海水平面上升和氣候的變化。

廣東地區近三年連續發生秋冬春連旱,使得冬春易發的咸潮「威力」更大。2004年的罕見早期咸潮就是在遭遇四十年一遇大旱之年發生的。今年珠江三大支流全流域乾旱,上游來水不足。江河水位降低。由於長年乾旱缺水,導致珠江口海水早早倒灌。海水在潮汐作用下向內河回溯,江河水鹹度上升。

據中國氣象局廣州熱帶海洋氣象研究所環境氣象中心專家表示,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下,極地冰塊融化,海平面上升, 加上潮汐作用,導致咸潮上溯距離更遠更深。根據《2003 年中國海平面公報》,近 50 年來,全國海平面平均上升 2.5 毫米/年,廣東沿海地區為 2 毫米/年。海平面上升加劇咸潮蔓延,有科學研究表明,珠三角地區的海平面到2030年可能會上升30厘米,而珠三角的海平面每上升1米,海水便上推6-8公裡。

珠江三角洲地區河道縱橫交錯,受徑流和潮流共同影響,水流往復迴蕩,易受咸潮威脅。咸潮上溯已成為珠江河口地區嚴重的環境問題之一,當河道水體含鹽度超過250mg/L,就不能滿足供水水質標準。如鋼鐵工業生產要求總鹽度不能超過 20mg/L,電廠鍋爐用水要求氯化物含量是300mg/L以下;水稻育秧期則要求氯化物含量低於600mg/L;現有制水工藝還不能消除氯離子,較長時期飲用含氯化物水對人體健康影響較大。

按正常情況下,淡水下泄到珠江河口甚至到近海、淺海,使該區域成為營養充足的海域,因此才有萬山 群島這個全國著名的漁場。如今淡水無法下泄,使魚類、貝殼等海洋生物的生存環境變化,它們的繁殖場和洄流場發生改變,最終將影響這個區域的生態鏈。

參考資料:

「最嚴重咸潮預計在今年12月到來 咸潮襲來怎麼辦?」
「氣候變化加劇咸潮」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