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評議:網上通訊



【正見網2007年04月01日】

*正見網2007年3月26日登載「憶師恩」:

原標題「憶師恩 (長相憶)」,意在填詞,但因不合詞譜要求,故刪去詞牌「長相憶」(按:應為「長相思」)。寫詞、曲的作者請注意:如果你沒有按詞譜、曲譜填寫,就千萬別在來稿中掛上詞、曲的牌名。因為你一掛牌,我們就得按譜對照你的作品的每一個字、每一個韻腳,雖然能很快發現你的詞、曲不合譜,但也多少會浪費一些時間。

*正見網2007年3月27日登載「法中吟(二首):快快醒、上法船」:

「快快醒」 第五句「《九評》出鞘原形現」:因為「出鞘」已經把《九評》比喻成「刀、劍」,「原形現」就不太吻合了,改為「赤龍斬」,句意連貫,內涵也與另外空間裡發生的事相符。第六句「七寸遭擊邪氣衰」:「邪氣衰」改為「黑黨衰」,既與「赤龍斬」構成對仗,同時也減少一個「邪」字。末句「看清邪惡害人來」:最終目的是「脫離」而不只是「看清」,改為「看清迷局走出來」,同時也減少了一個「邪」字。過去寫律詩,要求不能有重複的字(除非詞義不同),本詩中「邪」字重複了五次。雖然減少了兩個,但還有三個。請學習寫格律詩的作者稍加注意,這樣做主要是不浪費字,讓自己的作品內涵儘可能豐富。「上法船」第五、六兩句「真理在前不猶豫,回家有路莫徘徊」:「在前」改為「面前」,「有路」改為「路上」,使兩句結構相對。

*正見網2007年3月28日審閱「蓮吟」:

原文:「生於淤泥淨凡塵,雖立濁水灑甘霖。清香本自蓮心苦,一片慈悲救世人。」按題目和寫法,這首詩仍然是詠物詩。而它的問題還是我們一再提醒過的詠物詩中的常見問題:把「物」所沒有的「性質、特點」加到「物」身上去了。比如本詩中的「淨凡塵」「灑甘霖」「一片慈悲救世人」。作者要強調的是「人」的特殊品質,但卻選擇了強調「物」、著重描寫「物」的「詠物」詩形式。由於這個問題已經有一定普遍性了,我們將儘快在「詩歌評議」中專文討論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法。

*正見網2007年3月28日審閱「打油詩二首」:

「天滅」:「騙騙騙黑說成白,謊謊謊好誣為壞。邪邪邪邪黨邪壞,惡惡惡流氓無賴。鏟鏟鏟共鏟禍害,滅滅滅天滅妖怪。」這首詩可以歸入「順口溜」一類說唱文學中去,和「打油詩」不同。「打油詩」仍然滿足「詩」的句讀和押韻要求,但這首作品的句讀顯然與詩不同:七言詩的句讀是「4-3」讀,這首作品全都是「3-4」讀。如果作者願意,可以把題目改為「鏟滅邪惡謊騙」(每句的第一字),再把內容改得豐滿一點,還是一首可讀的說唱作品。比如:邪邪邪--幽靈西來,惡惡惡--痞子無賴。謊謊謊--顛倒好壞,騙騙騙--混淆黑白。鏟鏟鏟--人鏟禍害,滅滅滅--天滅妖怪。當然,作者還可作其它更好的修改。「布告」:「癩蛤蟆臭氣熏天,禍害人早就該斬。此時不斬是為何,只等好戲要上演。若問到時怎麼斬,天安門前看天遣。斬完之後再淨手,立即消毒免污染。」此詩前兩句和上一首一樣,是「4-3」讀,其餘六句是詩的讀法。但作為詩來要求,內容就未免太淺白、單薄了。

*正見網2007年3月29日登載「戲中人」:

原文:「世事紛繁悲喜劇//角色不由己安排//名利情中摸爬滾//羈絆身心難開懷//恍然一夢歸黃土//連綿輪迴不停待//優遊自在何處尋//返本歸真坐蓮台」。第六句韻腳「待」是仄聲,其餘三個韻腳「排、懷、台」都是平聲,因此應儘可能改一下(作者的寫法顯然是向格律詩靠近)。其次,「連綿輪迴」如果總能保住人身,也並不太可怕,因為早晚還可能有機會。可怕的是失了人身,就希望渺茫了。因此改為「六道輪迴世世哀」,韻腳變平聲,明示了輪迴中各種可能性。第七句不是押韻行,尾字應仄,因此把「尋」(平聲)改為「得」(仄聲,僅在現代漢語的普通話中讀平聲)。

*正見網2007年3月29日登載「感恩年」:

原詩共十六句。第三、四兩句「新年聆聽尊師語,心中感慨淚梗咽」。「梗咽」應為「哽咽」,「咽」讀音「業」,作者可能讀成「咽喉」的「咽」(音「炎」)了,因此就失韻了(前面的韻腳是「難」)。故改「梗咽」為「如泉」。第五、六兩句「財色本是頭上劍,關鍵時刻難拋閃」,「難拋閃」造字有些生硬難解,改為「命難全」。第九、十兩句「學法正法正人心,除去執著是淨蓮」。第九句尾聲應仄,把「正人心」改為「人心正」。第11句「主佛擎起上天梯」形像要考慮:這樣多弟子爬上梯,重量都由師父「擎」著,那樣不好。因此改「擎起上天梯」為「傳法天梯現」。第13句「千世輪迴自作苦」,「自作」改「業力」,內涵比較清楚,態度也更慈悲。

*正見網2007年3月30日審閱「天涯海角之觀海」:

原文:「一滴慈淚悲中涌//千裡跋涉遊子來//面朝大海淚化雨//無端思緒任徘徊//仁者樂山智愛水//本體淨化質潔白//我心彭湃朝天闕//法緣悠悠雲霧開」。 此詩不是句子難懂,而是整個思路太散碎了,讓人理不出線索來。標題說「天涯海角」,詩中毫無跡象或解釋。為什麼要「千裡跋涉」到海邊,而且一「面朝大海」就激動得「淚化雨」?也讓人不解。可能內心太激動,思緒有些亂了,讓讀者真有點「無端」的感覺了。但要與讀者交流,還是要讓讀者理解才行。

*正見網2007年3月31日登載「詠物詩二首」:

「詠竹」一首未加修改。 「詠蓮」: 淨蓮立亭亭,灼然暗香盈。七月風雨驟,摧現蓮台層。「暗香」與荷花明朗的色調不太吻合,如果是殘荷還可以,但「灼然」一詞已經否定了這種可能。因此改為「清香」。「七月」初秋,「風雨」還不太「驟」,到八月秋高就「驟」了,因此改「七」為「八」。「摧現蓮台層」的「摧」字,恐怕用「催」字要合理得多,故改為「催」。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詩詞曲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