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中國舞:唐朝之《胡騰舞》

茹之


【正見網2007年04月09日】

如果說《胡旋舞》更多的是由女性表演的話,那麼唐時另外一個從西域傳來的舞蹈《胡騰舞》就完全是男性舞蹈了,它體現了男子豪放、粗獷的性格。段安節的《樂府雜錄》把《胡騰舞》列為唐代舞蹈中的健舞一類。為什麼叫胡騰舞呢?大概是因為該舞蹈以跳躍見長,以急促多變的騰踏舞步為主,故名「胡騰」。

我們不妨先從唐代詩人李端的《胡騰兒》和劉言史的《王中丞宅夜觀舞胡騰》兩首詩中窺見胡騰舞舞者的穿著、舞姿和神態。

穿戴

《胡騰兒》一詩開始就寫道「胡騰身是涼州兒,肌膚如玉鼻如錐。桐布輕衫前後卷,葡萄長帶一邊垂。」舞者的形像躍然紙上,是給皮膚白皙,鼻樑高聳的涼州人,穿的是質地柔軟的桐華布輕衫,長長的,前後都卷了起來,腰間還束著有葡萄花紋的長帶。《王中丞宅夜觀舞胡騰》詩中也說舞者是「石國胡兒」,「細氍胡衫雙袖小」,穿的是毛織胡衫,兩袖緊小,戴的是尖頂蕃帽,上有花紋。

舞姿

「帳前跪作本音語,拾襟攪袖為君舞。」(1)也就是在舞蹈表演開始前,舞者先用本民族的語言致語,然後整整衣袖,開始起舞。

《胡騰兒》中「揚眉動目踏花氈,紅汗交流珠帽偏。醉卻東傾又西倒,雙靴柔弱滿燈前。環行急蹴皆應節,反手叉腰如卻月」一系列詩句形像描繪了舞者的舞姿、神態。他面目表情生動,揚眉轉目,同時身子在花氈上踏步騰跳。他一會兒象醉酒似的左右傾倒,長靴不停的在燈下閃動;一會兒又跳起來做了一個騰空動作。因為動作激烈,而使得他汗流浹背,胡帽歪斜。

《王中丞宅夜觀舞胡騰》一詩中也描繪了舞者蹲身騰跳,急如飛鳥。當他「跳身轉轂」時,身上佩帶的寶帶發出了聲音。

對於舞者奔放、高潮的舞姿,觀者是「四座無言皆瞪目」(2),可見舞者技藝非常高超。

二詩的形像描繪也透露出了胡騰舞的動作主要在腿部。古代西域舞蹈強調使用的舞步種類繁多,如移步、蹉步、碎步、踏步、跺步、以及各種跳躍步等。該舞蹈應該形像的體現了這一點。

今天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的北朝綠釉印花人物扁瓶上,有一幅表現胡騰舞的舞蹈圖像。舞者身穿翻領窄袖長衫,腰間系帶,足蹬靴子,完全是西域龜茲人的裝束。另外,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在西安東郊東壁挖掘的樂舞圖,也展現了胡騰舞的姿容。根據這幅畫,可以看到一個深目高鼻、滿臉鬍鬚、頭包白巾、身穿長袖衫、腰系黑帶、腳穿黃靴子的中年男子,正在跳舞。兩旁各鋪著兩塊地毯,有九名樂工,兩名歌者伴唱。

史料記載,跳胡騰舞比較有名的舞蹈家有西域安國舞蹈家安叱奴、胡人安祿山等。

注釋:
(1)李端《胡騰兒》。
(2)劉言史《王中丞宅夜觀舞胡騰(王中丞武俊也)》。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歷史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