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7年09月05日】
(四)證明作為獨立整體的「世界」存在的有關論據
1、現代科學越來越傾向於承認「時空」是一種實有。
舉例來說吧,在西方近代科學史上,曾經出現過「以太」的觀念,用以指空間的實際存在,但後來被否定了,否定的原因是用莫雷實驗探測不到。其實用某些實驗探測不到不等於能否定「以太」的真實存在,最多只能說現有的實驗無法證實有「以太」的存在,如此而已。將來可能會發現,莫雷實驗並不能作為「以太」是否存在的判定實驗。
但是現在又提出了「空間場」和「時間場」等概念,從某種意義上是不是又恢復了過去「以太」的觀念了呢?
不管怎麼說,對於「世界」(時空、宇宙)本身是不是一個獨立存在的問題,至今仍然是科學的一大課題。愛因斯坦否定了牛頓的絕對時間觀念,但他在晚年又不得不在某種程度上恢復實存時空的觀念,這很說明問題啊。
2、只有承認「世界」作為獨立體的實存,才能真正的理解宇宙中的現象,如萬有引力現象。
舉例來說,對於萬有引力現象,科學家們總是理解不了,因為按照牛頓的理論,無疑這是一種超距作用,而且是同時發生的超距作用,也就是說它的發生是不需要時間的,這怎麼可能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愛因斯坦提出了相對論的時空理論做出了新的解釋,認為萬有引力的實質是一種時空現象,而不是一種真實的作用力。
如果我們對於世界與萬物的相溶關係有了真切的理解,改變現有的認為「世界」就是萬物的總和,只是一個概念,而不是一個獨立體的觀念,改變我們所認為的世界與萬物的存在形式之間的關係就是我們所見的固體之間的這種空間關係的觀念,那麼就很容易理解萬有引力現象了。
如果我們在現代科學的「空間場」的觀念上更進一步,把「空間場」理解為獨立存在的世界本身,是不是就很容易理解萬有引力作用了?因為萬物是溶於「空間場」之中的,「空間場」對包溶於自身之中的萬物的作用力當然就可以是同時發生的超距作用了。
3、只有承認「世界」是獨立的實存,才能解決科學上爭論不休的關於宇宙到底是連續的還是離散的、到底是有限的還是無限的難題。
在歷史上,特別是在科學史上,人們一直在爭論,宇宙是有限的還是無限的,是粒子性的還是波動性的(也就是,是離散的還是連續的),總是得不出一個統一的結論。無論是肯定哪一方,都不能在邏輯上自圓其說,也不能解釋世界上的各種現象。
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是因為缺乏真正的宇宙整體觀――即不把「宇宙」(「世界」)當作一個真正的獨立存在的整體來看待,而是把「萬物的總和」錯誤的當成了宇宙(世界)的「整體」。
如果承認有一個獨立於萬物之外的真實存在的「宇宙」(「世界」)整體,那麼就沒有什麼難題了。
萬物歸根到底是粒子性的,是由粒子組成的,是離散的;但是,由於物體無時無刻不處在「宇宙」這個統一實體的作用之下,所以任何一個由許多粒子組成的物體也就顯現出連續性和完整性來。例如上面所提到的萬有引力現象,實質是由於「宇宙」整體對其中的萬物的統一作用而產生出來的現象,使宇宙中的萬物看起來象一個整體。作為一個小物體也是一樣,宇宙整體對此物體的所有粒子都存在著統一的作用,使所有這些粒子表現成為這樣的一個物體。用計算機技術來比喻,在計算機硬體的統一作用下,其中的所有的電能「量子」會組合成各種各樣物體形式。這此電能量子本身是離散的,可是因為有了計算機的作用,它們才表現出連續性來,形成了一個一個的物體。
宇宙從根本上說是有限的,無論是萬物還是作為獨立存在的整體的宇宙都是有限的,說它們是「無限」的,只不過是一種形容,形容其廣大而已。說「無限」是沒有證據的,也是證明不了。你可以說,人類的認識達不到其邊際,因此就說其「無限」吧,這是可以的。所以聰明的愛因斯坦提出了宇宙「有限無邊」理論,可以說是一種很好的答案。
宇宙的邊際就是作為獨立存在的宇宙的範圍,用比喻來說,如果把計算機中的人物也視為真實萬物的話,那麼它們的「世界」的最大邊際就是這台計算機的容量。可是對於這台計算機中的任何一個「人物」來說,它確實達到不了「世界」的邊際,也就是說,它在計算機中無論怎樣活動,也都是無限的、沒有盡頭的。除非這台計算機壞了,否則,它都有無限的活動空間。如果把整個計算機網絡視為一個「宇宙」整體架構的話,那就更容易理解了,大宇宙中套著小宇宙,小宇宙中套著更小的宇宙,就像大網絡套著小網絡……其中存在著同等層次的無數的中間層次的宇宙,就像存在著許多的中等大小的網絡伺服器……其中的一個「人物」要想到達最大的邊際,簡直是不可能的。科學從萬物的角度去認識宇宙,當然會感到宇宙是無限的。如果從宇宙本身去認識宇宙,才會認識到宇宙是有限的。
這就真正的解決了關於離散性(粒子性)與連續性(波動性)的矛盾、有限性與無限性的矛盾。只有站在真正的宇宙整體觀的基點上,才能真正的解決這個矛盾。
4.中國古代科學一直在證明著宇宙(世界)是真實的獨立存在的整體。
我們再來看一看中國古代科學的時空觀,也許就更容易理解世界是獨立的,世界包溶著、制約著萬物這樣一種理論了。
在科學史上,中國古代的科學有著正確的宇宙時空觀,中國古人認為「宇宙」「時空」是真實、獨立的存在,而不僅僅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在中國古代,五行學說是物理學,是適合於一切存在物的,也就是說可以用來說明萬物,也可以用來說明世界、宇宙、時空。而干支學說則是專門用來描述時空性質的,十天乾和十二地支不但用於描述時間,也用來描述空間。
為什麼萬物會不斷的、有規律的發生著變化?除了萬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外,主要就是因為「時間」對萬物的制約作用,例如,三月是「寅」月,在五行中屬「木」,「木」的性質是「生髮、條達」,所以在春天三月裡,萬物得以生長、繁榮。
又例如,在中國傳統社會裡,做什麼事情要講究「時辰」,要選擇「吉時」,避免「凶時」,時辰選對了,事半功倍;時辰不對,事倍功半甚至有害,因為等於是與「時間」對著幹,而大家想想,萬物本來是溶於「時間」之中受「時間」制約的,你想與「時間」對著幹,能有好結果嗎?
又例如,現代科學認為空間是「各向同性」的,中國古代科學可不是這樣認為的。中國古代認為空間不但有不同位置的差異,而且有不同方向的差異,也就是說空間是各向異性的。中國古代同樣是用干支來描述空間方位的,十天干與十二地支,被分列於中間與四方。做一個事情,比如搞一個建築物,選擇方向同樣是一件大事,選准了就吉利,選不准就兇險。對此,我們用現代科學的發現來理解也是很有道理的。大家知道我們生活在地球大電磁場之中,而電磁場可是各向異性的,而科學家也發現,人體本身也存在一個電磁場,那麼這個人體電磁場與地球電磁場之間是順應好呢,還是悖逆好呢?
伽利略早就發現,任何物體都存在一個慣性場,最生動的描述就是,在航行中的船隻裡飛行的蒼蠅並不需要比在靜止中的船隻裡飛行的蒼蠅更費力,並不需要增加一個隨同船隻前行而向前飛行的力量,也不會慢慢的向船尾積聚。可是這些蒼蠅與航行著的船體可是沒有任何牽連呀。這說明船隻本身存在著一個無形的慣性場。我們已經知道,與我們所見的各種物體同時同地存在著許許多多的「場」,所以「慣性場」並不難理解。
那麼一個建築物會不會也存在一個或數個無形的場呢?那麼這個場要不要與更大的地球的場協調、和諧呢?所以一個建築物要講究方位,以達到與大的空間場的和諧,這不是很科學嗎?因為「空間」不是真的「空」間,而是一個實體存在,當然可能是各向異性的了,中國古代科學甚至把空間的各向特性都做出了準確的描述,這不是非常了不起嗎?
中國古代的科學是真正認識世界、宇宙、時空、天地與萬物的科學,是直接針對宇宙、時空、人體、生命去研究的,只不過現在很少有人真正理解罷了。現代科學並沒有看到宇宙、時空、人體與生命,它只是看到了宇宙中的萬物,它只是看到了人體中的細胞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