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世蓮花造型古瓷碗 燈光下片片蓮瓣似佛家打坐弟子

宇文龍 整理


【正見網2007年09月09日】

中國古代科技之發達,令今人嘆為觀止。很多技術已失傳,人們只能從史書的記載中去感受它們的存在。上天有時也會讓今人驚喜一下,將久已失傳的技術的產物又現人間。最近在大連一市民家的一套在箱子裡塵封了七八十年的瓷壺就帶給人們這樣的驚喜。

據新商報2007年09月06日報導,9月5日,記者在一大連劉姓市民的家中見到了這套可能是出自五代時期柴窯的古瓷,如果確實的話,它將是迄今為止面世的唯一一件柴窯瓷器。劉先生向記者介紹了這套瓷器的來歷、特點和可能的製作年代。

父親行善獲老秀才贈物

劉先生介紹,小時候,他家倉庫裡有一個紅木箱子,裡面有不少瓷器。「當時,誰也沒把那些瓷器當回事,我和小夥伴經常拿那些瓷器去過家家玩,因此,大部分瓷器稀裡糊塗地損毀了,現在包括這套瓷壺在內,只剩下七八件了。」劉先生說,後來,母親告訴他,那箱瓷器是他父親從故人手裡得到的贈物。

瓷壺名為「注子注碗」,是古時候人們用來溫酒的酒器

原來,劉先生的父親曾是一名廚師。1930年左右,劉廚師認識了一名落魄老秀才,老秀才吸食鴉片,最後傾家蕩產,妻離子散,無奈之下,老秀才經常到劉廚師所在的飯店討飯。「我父親看他可憐,經常接濟他,時間一長,兩人成了知己。」劉先生告訴記者,後來,老秀才得了重病,彌留之際,囑咐劉先生的父親將他安葬,並以家中物品相贈。安葬了老秀才後,劉先生的父親就將老秀才家中的一些瓷盆瓷罐,用箱子裝回了家,然後隨意放在倉庫裡。

燈光下片片蓮瓣似佛家打坐弟子

當年近古稀的劉先生小心翼翼拿出那套瓷壺時,他的表情神聖而莊重,在他看來,它無疑是一件無價之寶。

這套瓷壺,分瓷壺和瓷碗兩部分,瓷質光澤細膩,瓷壺為「小口長流」,壺體為六瓣瓜棱形,壺柄彎曲帶式,壺蓋直頸、蓋頂上有一尊臥式坐獅;瓷碗為花口,造型酷似一株蓮花花蕾,花瓣間刻畫著蝶形如意紋飾,十分精美。另外,令人稱奇的是,每片蓮瓣,在燈光映照下,都像是一個虔誠打坐的佛家弟子。

瓷碗造型酷似一株蓮花花蕾,在燈光映照下,每片蓮瓣都像是一個虔誠打坐的佛家弟子

為了弄明白瓷壺的身份和來歷,劉先生買了許多陶瓷文物類書籍。經過研究分析,他才知道這套瓷壺原來叫「注子注碗」,是古時候人們用來溫酒的酒器。「注子」是瓷壺,用來裝酒的;「注碗」就是那個瓷碗,用來盛熱水的,盛滿熱水後,再把「注子」放進去溫酒。

隨著專業知識的提高,劉先生分析認為這套「注子注碗」屬於青瓷,很可能是五代柴窯出品的。而更令人稱奇的是,去年,劉先生又有了一個意外發現。「我發現當『注子注碗』以45度角放在陽光下照射時,碗底就會出現一個鳳凰的圖案,而鳳凰是皇家的象徵,這更堅定了我認為這套『注子注碗』是五代柴窯作品的想法。」在劉先生的指點下,對著斜射下來的陽光,記者確實看到注碗碗底出現一個類似鳳凰的圖案。

專家鑑定確是珍稀古瓷

它到底是不是一件寶貝?為此,劉先生曾邀請專家鑒寶。經鑑定,專家認定這是一套稀有的青白瓷,符合柴窯「青如天、薄如紙、聲如磬」的特點,為五代或者北宋早期的精良之作,但因為五代柴窯只存在於文獻記載,考古上尚未找到實物,因此,尚無法確定是否為柴窯出品。

去年4月,劉先生又帶著這套古瓷到北京的中國國家博物館檢測中心。經過DX釉成分測定,該樣品成分與宋影青瓷釉表面成分有差距。劉先生說:「也就是說,這套瓷器不是宋代的青瓷,雖然那次鑑定沒有確定結果,但卻說明了,它不同於目前發現的任何一種古瓷。」

當日下午,記者就此事採訪了大連考古研究所的曹所長。曹所長表示,這件古瓷他已經關注好幾年了,但按照慣例來說,確定窯口必須要找到窯址,根據出土文物與傳世物品的對比,來確定窯口。而五代柴窯是否存在一直是學術界爭論的焦點,也是一個千年之謎,如果那套瓷器真能確定是五代柴窯的古瓷,那麼它不僅價值非凡,而且意義重大。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