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高級):以功報恩,以義報主(歷史故事)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正見網2008年02月26日】

編者按:為了弘揚中國神傳文化,清除邪黨文化的影響,在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見,開始著手編寫一套中國正統文化教材。因為是剛剛起步,難免有所不足,我們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的參與和指正。我們誠摯的希望使用這份教材的同修,能將上課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教材的優缺點反饋給我們,以便我們不斷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實完整。同時,我們也歡迎更多有意願參與教材編輯寫作的同修加入進來,共同完成教材的編著。

◇◇◇ ◇◇◇ ◇◇◇

【原文】

初,操壯(1)關羽(2)之為人,而察其心神(3)無久留之意,使張遼以其情問之,羽嘆曰:「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終不留,要當立效(4)以報曹公乃去耳。」遼以羽言報操,操義之。及羽殺顏良,操知其必去,重加賞賜。羽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而奔劉備於袁軍。左右欲追之,操曰:「彼各為其主,勿追也。」(出自《資治通鑑・卷第六十三・漢紀五十五》)

【注釋】

(1)壯:健大、肥碩的意思。引申為欽佩。
(2)關羽:生年不詳,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縣人(今山西省臨猗西南人)。他是蜀國大將,與劉備、張飛三人結義,情同生死。
(3)察其心神:觀察他的心思。
(4)立效:立功報答。

【語譯參考】

起初,曹操欽佩關羽的為人,但觀察關羽的心思,沒有久留的意思,就派張遼以人情去試探他。關羽嘆息說:「我非常明白曹公待我情義深厚,但我受劉將軍恩德,已發誓和他同生死,不能背叛誓言。我終究不會留在這裡,但要立功報答曹公後才離去。」

張遼把關羽說的話轉達給曹操,曹操佩服他的義氣。等到關羽殺死顏良後,曹操知道他一定要離去,就重加賞賜。關羽把曹操的賞賜全都封存起來,留下一封信向曹操告辭,就去投奔在袁紹軍中的劉備。曹操左右的人要去追趕,曹操說:「他是各為其主,不要追了。」

【研析】

建安五年,劉備被曹操打敗,關羽被曹軍俘獲,但曹操極為賞識他,拜偏將軍,封漢壽亭侯。可是關羽始終不忘與劉備生死之交,即使曹操賞賜他再多財物,待他情義如何深厚,仍然不為所動,雖身在曹營,心卻系在劉備身上,所以殺了顏良報答曹操之恩後,就離開了。後來他率軍圍攻曹仁於樊城;大破于禁的援軍,並生擒了他,威震北方,曹操還擬遷都以避其鋒。但後來孫權乘虛而入,關羽恃強輕敵兵敗被殺,孫權斬其首級獻給曹操,曹操以諸侯之禮埋葬了他。

綜觀關羽的一生,以勇武著稱,特重情義,令人崇敬。尤其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更是僅次於諸葛亮而居於武將形像之首,將其功業品德寫得淋漓盡致,還大膽突破史料的束縛,發揮藝術想像,把他死前「走麥城」寫得悲壯動人。或許受了小說的影響,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在民間就被神格化了,尊稱為「關公」,所以其事跡長留青史,永駐人間,成為「忠義」的化身。

【延伸思考】

1、三國最重要的就是演一個「義」字,就你理解的,人與人相處,該如何做才合乎義?
2、關羽死後仍贏得曹操的敬重,以諸侯之禮埋葬他,你從中獲得什麼啟示?
3、關羽離開後,左右欲追之,曹操卻阻止他們,試分析曹操為何願意讓關羽離開?

【參考數據】

1. 資治通鑑(15) 李國祥 顧志華 陳蔚松主編 台灣古籍 2001年二月出版
2. 資治通鑑輕鬆讀2 歐惠章編寫 希代書版
3. 資治通鑑今譯(四) 李宗侗 夏德儀校注 台灣商務印書館
4. 三國志的故事 郭豐偉編輯部 添翼文化出版1994年出版
5.
(http://www.twseasea.idv.tw/viewthread.php?tid=269&extra=page%3D12)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