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教子庭訓格言(一):心欲小而膽欲大

三新


【正見網2008年06月04日】

康熙治國六十年,建樹甚多,其創業、守成之功績舉世公認。 康熙曾對諸官說:「朕經常想到祖先託付的重任。對皇子的教育及早抓起,不敢忽視怠慢。天未亮即起來,親自檢查督促課業,東宮太子及諸皇子,排列次序上殿,一一背誦經書,至於日偏西時,還令其習字、習射,復講至於深夜。自春開始,直到歲末,沒有曠日。」

康熙教子的種種做法,法國傳教士白晉以親身見聞,向法國皇帝路易十四作了如實報告。白晉在報告中說:中國皇上以父愛的模範施以皇子教育,令人敬佩。中國的皇上特別注意對皇子們施以道德教育,努力進行與他們身份相稱的各種訓練,教之以經史、詩文、書畫、音樂、幾何、天文、騎射、游泳、火器等等。

康熙身後的兒孫們,多數能文能武,尤其在他之後的兩個傑出帝王:雍正皇帝,功業顯赫,見識超人;乾隆皇帝,儒雅倜儻,自號「十全皇帝」。正是「康熙盛世」的基礎,奠定了滿清王朝二百多年的業績。所有這些,都是受到了康熙皇帝的道德遺澤和他的《庭訓格言》這本珍藏的皇家遺囑讀本的影響。在此,特整理一些以饗各位讀者:

庭訓格言(一) 心欲小而膽欲大

【原文】

訓曰:凡人於無事之時,常如有事而防範其未然,則自然事不生。若有事之時,卻如無事,以定其慮,則其事亦自然消失矣。古人云:「心欲小而膽欲大。」遇事當如此處也。

【語譯】

庭訓道:凡是在無事的時候,應保持一種有事在身的狀態以便防範可能發生的問題,這樣,就不會有任何意外之事發生。如果在有事的時候,能夠像沒事一樣泰然自若,靜定自己的思慮,那麼,事情就會在迎刃而解中自然消失。古人說:「心要小而膽要大」。 遇事都應該如此啊。

【研析】

「無事之時,常如有事」,談的是居安思危,有備無患:「有事之時,卻如無事」,談的是遇事不慌,從容應付。如此為人處事,實則是諳熟相生相剋之理。事情的發展軌跡是循環往復的,無事之極必將有事,所以不能懈怠;有事之極必將無事,所以未可焦躁。所以,你無事,我就像有事一樣,形成一種平衡,你有事,我就像沒事一樣,也是形成一種平衡,這實際上是陰陽平衡在為人處事上的運用。這種思想淵源於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傳統文化的力量不可謂不大矣!康熙皇帝一生文治武功,政事浩繁而能舉重若輕,非有三頭六臂也,只不過是具備良好的心性而已。老子曰:善行者無轍痕。通曉聖賢之理的人,做事情大概都有點與眾不同吧。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