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治國之道(一):廣開言路

濁世清蓮


【正見網2008年07月17日】

古人聖賢治國,都知道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所以都能廣開言路,儘量引導百姓暢所欲言,以觀朝政之善否,以明民心之向背。百姓贊成的,就施行,百姓反對的,就改正。把百姓的言論當作朝政的一面鏡子,當作治國的良方。因此,古人開創了許多太平盛世,使當時的百姓廣被恩澤,使後代的百姓至今心嚮往之。

戰國時,齊國臣子鄒忌拜見齊威王曰:「我深知自己確實不如徐公美,我的妻子偏愛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賓客欲有求於我,都說我比徐公美。如今齊國的土地方圓千裡,城池一百二十座,君王宮中的妻妾侍從,沒有不偏愛您的;朝廷的臣子,沒有不懼怕您的;四境之內的百姓,沒有不有求於您的。由此觀之,君王您受的蒙蔽太深了!」王曰:「好。」於是下令:「群臣吏民,能當面指責我的過失的,受上等獎賞;上書勸諫我的,受中等獎賞;能在公共場所議論我的過失,並傳到我耳邊的,受下等獎賞。」

此令一下達,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不時的有人進諫。一年之後,即使有人想進諫,也沒什麼可說的了。結果齊國大治。燕、趙、韓、魏聽到了,都來齊國朝拜。齊國就這樣不動一兵一卒,在朝廷上戰勝了敵國。
 
鄭國有個鄉校。百姓閒暇時常到鄉校聚會,議論朝政的好壞。鄭國大夫然明對相國子產說:「把鄉校毀了,怎麼樣?」子產說:「為什麼要毀掉它呢?人們早晚幹完活兒來這裡聚一聚,議論一下朝政的好壞。他們喜歡的,我們就推行;他們討厭的,我們就改正。這是我們的老師啊。為什麼要毀掉它呢?我聽說忠誠善良可以減少怨恨,沒聽說過仗勢作威能夠防止怨恨。難道很快制止這些議論不容易嗎?然而那樣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樣:河水大決,傷人必多,那時我將無法挽救;不如開個小口疏導它,不如我聽到他們的議論,把它當作治國的良藥。」
  
子產治理鄭國二十六年,政通人和。子產去世後,百姓痛哭流涕,如失父母。

也有反其常道而行之者。然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反其常道而行之者,不只上天不佑助,百姓不擁戴,就連親戚朋友都會背叛他。

西周時期,周厲王暴虐無道,老百姓都背地裡議論他的暴政。召公告訴厲王說:「人民忍受不了這樣的暴政了!」厲王大怒,找來衛國的巫師,派他監視那些議論朝政的人。根據衛國巫師的報告,厲王就把被告殺掉。老百姓都不敢說話了,在路上遇見,也只能「道路以目」,用眼睛示意。

周厲王高興了,告訴召公說:「我能制止百姓的議論,人們再也不敢說什麼了。」

召公說:「這是堵塞百姓的口啊。堵住百姓的口,比堵塞河流更嚴重。河流壅塞而決口泛濫,傷人一定很多。百姓也是這樣。因此,治水要開挖水道,使水流暢通;治民也應引導他們,使人暢所欲言。「百姓用口發表意見,政事的好壞就檢驗出來了。推行好的,防止壞的,就能使財用增多起來。如果堵住老百姓的口,還有多少人會關心政事呢?」

周厲王不聽。於是,老百姓再也不敢說話了。過了三年,老百姓把厲王流放到彘地去了。

以史為鏡,可以觀興替。智者興,愚者敗。得其道者,天佑神助,政通人和;失其道者,天怒人怨,人神共誅。縱觀當今中國大陸,防民之口,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周厲王只找了一個巫師監視背後議論的人,百姓還能在道路上以目示意。而大陸只是監視網民在網上議論的網特就有幾十萬,更不用說遍地的便衣警察了。一有要事,百姓老老實實呆在家裡也不行,不問青紅皂白,先綁架關押起來,連「道路以目」的機會都沒有。拳打腳踢是家常便飯,致傷致殘致死,也屢見不鮮,被致傷致殘致死還不許喊冤。

周厲王防民之口三年,被國人流放。中共暴政數十年,防民之口比周厲王有過之而無不及,民心喪盡,人神共憤,天必滅之。

添加新評論